第一章 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第8页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8-9页 |
第三节 方言概况 | 第9页 |
第四节 音标符号 | 第9-12页 |
第二章 语音分析 | 第12-32页 |
第一节 声母 | 第12页 |
第二节 韵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单字调 | 第13页 |
第四节 连读变调 | 第13-14页 |
第五节 儿化 | 第14-18页 |
第六节 轻声 | 第18页 |
第七节 文白异读 | 第18-20页 |
第八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 | 第20-32页 |
第三章 同音字表 | 第32-47页 |
第四章 蒲城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 | 第47-52页 |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 第47-49页 |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蒲城语音与古音的比较 | 第52-70页 |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 | 第52-57页 |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 | 第57-68页 |
第三节 声调系统的比较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分类词表 | 第70-123页 |
第七章 语法特点 | 第123-127页 |
第一节 子尾 | 第123页 |
第二节 方位名词前缀“□[ma(?)]”和后缀“□[(?)]” | 第123页 |
第三节 重叠 | 第123-125页 |
第四节 代词 | 第125页 |
第五节 量词“个” | 第125-126页 |
第六节 副词“太” | 第126页 |
第七节 处置式 | 第126-127页 |
第八章 标音举例 | 第127-137页 |
第一节 谚语 | 第127-132页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谜语 | 第134-135页 |
第四节 歌谣 | 第135-137页 |
第九章 语法例句 | 第137-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