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过程中的软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致谢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30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生物发酵过程 | 第13-20页 |
| ·总述 | 第13-15页 |
| ·发酵反应及参数描述 | 第15-18页 |
|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 第18-20页 |
| ·软测量技术 | 第20-27页 |
| ·软测量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20-21页 |
| ·软测量建模的主要数学基础 | 第21-23页 |
| ·软测量器的工程化设计及实施 | 第23-25页 |
|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25-26页 |
| ·软测量模型实施 | 第26页 |
| ·生物发酵过程控制的意义与方案简述 | 第26-27页 |
| ·本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本文立题依据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软测量建模方法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白箱建模 | 第30-31页 |
| ·灰箱建模 | 第31-34页 |
| ·卡尔曼滤波器技术 | 第31-32页 |
| ·最小二乘方法 | 第32-34页 |
| ·黑箱建模 | 第34-41页 |
| ·小波变换 | 第34-38页 |
| ·小波神经网络 | 第38-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生物发酵过程模型 | 第42-58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生物发酵过程的参数 | 第42-50页 |
| ·物理参数 | 第42-43页 |
| ·化学参数 | 第43-44页 |
| ·生物参数 | 第44-50页 |
| ·动力学模型介绍 | 第50-57页 |
| ·Monod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其推广 | 第50-52页 |
| ·包括维持代谢的底物消耗速率模型 | 第52-53页 |
| ·氧消耗速率模型 | 第53页 |
|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 第53-55页 |
| ·分批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 第55页 |
| ·有抑制作用时的动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 ·微生物生长的双组分动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软测量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 第58-77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线性回归方法在估计菌体浓度和产物浓度中的应用 | 第58-70页 |
| ·选择合适的动力学模型 | 第58-59页 |
| ·参数辨识与校正 | 第59-61页 |
| ·状态在线估计 | 第61-62页 |
| ·机理不明确时的建模和估计 | 第62-68页 |
| ·算法总结 | 第68-70页 |
| ·非线性辨识方法在估计菌体浓度中的应用 | 第70-74页 |
| ·混和式软测量建模方法 | 第74-75页 |
| ·结语 | 第75-77页 |
| 笫五章 生物发酵软测量技术实现方案 | 第77-89页 |
| ·生物发酵过程控制装置--集散控制系统(DCS) | 第77-81页 |
| ·概述 | 第77-79页 |
| ·发酵过程控制装置 | 第79-81页 |
| ·软测量的软件实现技术 | 第81-88页 |
|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概述 | 第82页 |
| ·设计模式在生物发酵软测量软件实现中的应用 | 第82-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 | 第95-96页 |
| 附录A 本文用到的OMT符号描述 | 第95-96页 |
| 附录B 本人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96页 |
| 本人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96页 |
| 本人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