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元互动教学研究
引言 | 第1-9页 |
一、多元互动教学的指导思想 | 第9-17页 |
(一) 语文课堂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 | 第9-12页 |
(二) 语文课堂多元互动教学的理论指导 | 第12-17页 |
二、多元互动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 第17-27页 |
(一) 多元互动教学的涵义 | 第17-22页 |
(二) 多元互动教学的特征 | 第22-27页 |
三、主体间互动 | 第27-39页 |
(一) 师生互动 | 第27-32页 |
(二) 生生互动 | 第32-35页 |
(三) 主体间互动的教学原则 | 第35-39页 |
四、主客间互动 | 第39-50页 |
(一) 人本互动 | 第39-44页 |
(二) 人机互动 | 第44-47页 |
(三) 主客间互动的教学原则 | 第47-50页 |
五、官能间互动 | 第50-62页 |
(一) 口语交际的官能互动 | 第51-53页 |
(二) 阅读教学的官能互动 | 第53-56页 |
(三) 写作教学的官能互动 | 第56-58页 |
(四) 官能间互动的教学原则 | 第58-62页 |
六、多元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概述 | 第62-69页 |
(一) 多元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与原则 | 第62-63页 |
(二) 多元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程序与内涵 | 第63-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一 “多元互动”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 第73-79页 |
附录二 关于《孔乙己》的“研究性学习” | 第79-84页 |
附录三 知名教学法与“多元互动”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