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激光动态标刻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 第1-14页 |
·激光标刻技术综述 | 第8-9页 |
·激光标刻系统的分类 | 第9-11页 |
·激光标刻系统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激光动态标刻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页 |
·激光动态标刻技术应用前景 | 第12-13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适用于激光动态标刻系统的声光调制激光器研究 | 第14-30页 |
·激光加工作用的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激光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分析 | 第14-15页 |
·金属对不同波长的光源吸收效率对比 | 第15-16页 |
·激光光源的选择 | 第16-19页 |
·泵浦方式的选择 | 第19-23页 |
·调Q技术的原理 | 第23-24页 |
·声光调Q技术的应用 | 第24-26页 |
·声光调Q激光器的组成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设计 | 第30-58页 |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数控控制卡的内部结构 | 第31-44页 |
·扩展卡端口地址分配 | 第31-32页 |
·触发信号的可靠输入 | 第32-34页 |
·振镜控制信号分析 | 第34-35页 |
·振镜控制信号的实现 | 第35-37页 |
·单极性和双极性电压输出信号的实现 | 第37-38页 |
·比例缩放的实现 | 第38-39页 |
·声光调Q控制信号实现 | 第39-43页 |
·位移补偿的实现 | 第43-44页 |
·计算机扩展卡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44-57页 |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基本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分类和类型选择 | 第46-48页 |
·驱动程序内核模式对象 | 第48-52页 |
·Windows2000内核使用的对象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本程序所使用的 Windows2000 内核模式数据结构 | 第49-52页 |
·设备驱动程序结构和处理流程设计 | 第52-55页 |
·Windows2000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 第52-53页 |
·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流程 | 第53-55页 |
·设备驱动程序源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对驱动程序源程序质量的要求 | 第55页 |
·测试原则的确定 | 第55-56页 |
·测试用例的选择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 | 第58-131页 |
·坐标系统的建立 | 第58-60页 |
·直线的生成算法与算法分析 | 第60-75页 |
·圆弧的生成算法与算法分析 | 第75-84页 |
·圆的正多边形逼近法 | 第84-90页 |
·矢量字符的生成算法与算法分析 | 第90-110页 |
·Bezier曲线的数学表示 | 第91-95页 |
·TTF字库的基本结构 | 第95-107页 |
·矢量字体的使用 | 第107-108页 |
·矢量字体处理所需数据结构简介 | 第108-110页 |
·图元的编辑算法 | 第110-119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一般变换 | 第110-113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比例变换 | 第113-114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平移变换 | 第114-115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旋转变换 | 第115-116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对称变换 | 第116-117页 |
·笛卡尔坐标系下二维图形的基本变换奇次坐标表示 | 第117-119页 |
·图形数据结构的建立 | 第119-130页 |
·图的概念及术语 | 第119-121页 |
·图的存储 | 第121-123页 |
·图的周游和最小生成树 | 第123-124页 |
·生成图形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124-126页 |
·加工图形变形的校正 | 第126-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五章 激光动态标刻系统整体性能的分析和测试 | 第131-145页 |
·二极管泵浦Nd:YAG声光调Q激光器性能测试 | 第131-133页 |
·数控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 第133-135页 |
·传送带位移速度分析 | 第133页 |
·动态加工性能的测试 | 第133-135页 |
·利用射频CO2激光器对非金属工件动态标刻的分析和测试 | 第135-136页 |
·光学扫描系统的分析和测试 | 第136-145页 |
结论 | 第145-146页 |
本论文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 第146-1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