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载药胶束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41页
 2.1 自组装第12-18页
  2.1.1 自组装概述第12-13页
  2.1.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第13-18页
 2.2 纳米控制释放给药系统第18-24页
  2.2.1 药物制剂的发展第18-20页
  2.2.2 纳米控释系统的给药途径与体内分布、吸收第20页
  2.2.3 纳米控释系统的释放机理第20-23页
  2.2.4 纳米控释系统的应用第23-24页
 2.3 药用高分子载体材料第24-30页
  2.3.1 天然高分子材料第26-27页
  2.3.2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第27页
  2.3.3 合成高分子第27-30页
 2.4 载药NPs的制备方法第30-41页
  2.4.1 疏水性聚合物分散法第30-33页
  2.4.2 亲水性聚合物分散法第33页
  2.4.3 聚合法制备聚合物NPs第33-35页
  2.4.4 载药聚合物NPs的表面改性第35页
  2.4.5 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方法制备载药NPs第35-41页
第三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41-65页
 3.1 引言第41-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3.2.1 实验原料第43-44页
  3.2.2 聚合物的制备第44页
  3.2.3 端基滴定法测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第44-45页
  3.2.4 GPC法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第45页
  3.2.5 聚合物特性粘度的测定第45页
  3.2.6 异氰酸基含量及其转化率的测定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64页
  3.3.1 低相对分子质量PLLA的合成第46-53页
  3.3.2 PELLA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53-59页
  3.3.3 PEDLLA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59-60页
  3.3.4 PECL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60-64页
 3.4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65-84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实验部分第65-67页
  4.2.1 实验原料第65-66页
  4.2.2 红外光谱分析第66页
  4.2.3 核磁共振谱分析第66页
  4.2.4 DSC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第66-67页
  4.2.5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第67页
  4.2.6 嵌段共聚物的溶解性能研究第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83页
  4.3.1 PLLA的结构与性能分析第67-69页
  4.3.2 PELLA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69-74页
  4.3.3 PEDLLA的结构和性能表征第74-78页
  4.3.4 PECL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78-82页
  4.3.5 嵌段共聚物的溶解性能研究第82-83页
 4.4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胶束及其分散液的研究第84-112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实验部分第85-88页
  5.2.1 实验原料第85页
  5.2.2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第85页
  5.2.3 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第85页
  5.2.4 纳米分散液吸光度的测定第85-86页
  5.2.5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态学表征第86页
  5.2.6 嵌段共聚物临界聚集浓度的测定第86-87页
  5.2.7 嵌段共聚物降解性能的研究第87页
  5.2.8 纳米分散液临界聚沉浓度的测定第87页
  5.2.9 纳米分散液增比粘度的测定第87-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110页
  5.3.1 嵌段共聚物胶束制备工艺的选择和自组装机理分析第88-91页
  5.3.2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态结构表征第91-93页
  5.3.3 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的影响因素第93-96页
  5.3.4 嵌段共聚物临界聚集浓度的研究第96-100页
  5.3.5 嵌段共聚物的降解研究第100-103页
  5.3.6 纳米分散液稳定性的研究第103-107页
  5.3.7 纳米分散液流变行为的研究第107-110页
 5.4 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紫杉醇纳米控释制剂的研究第112-137页
 6.1 引言第112页
 6.2 实验部分第112-115页
  6.2.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113页
  6.2.2 PMT的制备第113页
  6.2.3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第113-114页
  6.2.4 PMT的表征第114页
  6.2.5 PMT的体外释放第114页
  6.2.6 PMT的疗效实验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35页
  6.3.1 紫杉醇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15-116页
  6.3.2 PMT的表征第116-120页
  6.3.3 制备工艺条件对PMT的影响第120-127页
  6.3.4 PMT的体外释放第127-133页
  6.3.5 PMT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第133-134页
  6.3.6 PMT对小鼠肝癌H22的疗效分析第134-135页
 6.4 小结第135-137页
第七章 结论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桥联同核和异核茂金属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