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2页 |
2 论文所依据的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2.1 战略规划的方法论 | 第12-15页 |
2.1.1 战略的起源——设计与计划 | 第12-13页 |
2.1.2 战略的发展——基于价值的竞争战略 | 第13-14页 |
2.1.3 战略的回归——基于资源的战略 | 第14-15页 |
2.2 战略决策的方法论 | 第15-16页 |
2.3 战略实施及评价的方法论 | 第16-19页 |
3 锦州市商业银行简介 | 第19-22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19页 |
3.2 锦州市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 | 第19-20页 |
3.3 锦州市商业银行经营成功的原因和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4 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 | 第22-43页 |
4.1 锦州市商业银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 第23-26页 |
4.1.1 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 | 第23-24页 |
4.1.2 潜在的进入者 | 第24-25页 |
4.1.3 产品的可替代性 | 第25页 |
4.1.4 行业内竞争 | 第25-26页 |
4.1.5 综述 | 第26页 |
4.2 锦州市商业银行竞争对手分析 | 第26-27页 |
4.3 对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价 | 第27-35页 |
4.3.1 科技手段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 第27-28页 |
4.3.2 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 第28-29页 |
4.3.3 国家、政府必然出台缓解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29-30页 |
4.3.4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面临蓬勃发展的机遇 | 第30页 |
4.3.5 中国目前金融产品体系还很不成熟 | 第30-31页 |
4.3.6 地域限制 | 第31页 |
4.3.7 锦州地区经济欠发达 | 第31-32页 |
4.3.8 金融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将使资产包袱问题难以回避 | 第32页 |
4.3.9 加入WTO之后竞争对手的反弹力度 | 第32-33页 |
4.3.10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33页 |
4.3.11 宏观环境分析——EFE矩阵 | 第33-35页 |
4.4 对内部条件的综合评价 | 第35-43页 |
4.4.1 领导层、企业文化、员工凝聚力 | 第35-36页 |
4.4.2 灵活性、反应速度 | 第36-37页 |
4.4.3 服务通道、网点建设 | 第37页 |
4.4.4 赢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 第37-38页 |
4.4.5 地缘 | 第38页 |
4.4.6 资源水平 | 第38-39页 |
4.4.7 资本金 | 第39-40页 |
4.4.8 内部运营能力 | 第40页 |
4.4.9 不良资产包袱 | 第40-41页 |
4.4.10 内部条件分析——IFE矩阵 | 第41-43页 |
5 锦州市商业银行经营战略方案的拟订与选择 | 第43-60页 |
5.1 战略方案的拟订——SWOT分析 | 第43-46页 |
5.1.1 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 第44页 |
5.1.2 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弱点 | 第44-45页 |
5.1.3 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 | 第45-46页 |
5.1.4 W-T战略:减少弱点,回避威胁 | 第46页 |
5.2 战略方案的选择——SPACE矩阵与GSM矩阵[27] | 第46-49页 |
5.3 战略实施方案的拟订——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 | 第49-58页 |
5.3.1 基本要素的确定 | 第50-52页 |
5.3.2 绘制战略分析递阶层次结构图 | 第52页 |
5.3.3 计算发展战略的权重 | 第52-54页 |
5.3.4 计算制约因素的权重 | 第54-57页 |
5.3.5 计算政策措施的权重 | 第57页 |
5.3.6 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的结论 | 第57-58页 |
5.4 战略综述 | 第58-60页 |
6 锦州市商业银行经营战略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 第60-78页 |
6.1 战略实施过程概述 | 第60页 |
6.2 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土壤、战略为核心基础的管理体系 | 第60-62页 |
6.3 组织结构的调整 | 第62-64页 |
6.4 人力资源体系设计 | 第64-65页 |
6.5 目标体系 | 第65-70页 |
6.5.1 财务目标的量化 | 第65-68页 |
6.5.2 市场目标的量化 | 第68-70页 |
6.6 价值模型 | 第70-74页 |
6.7 战略评价 | 第74-78页 |
6.7.1 战略评价概述 | 第75页 |
6.7.2 战略评价流程 | 第75-78页 |
7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