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

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乳品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第1-26页
引言第26-2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9-34页
 1.1 菌株第29-30页
 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0页
  1.2.1 培养基第30页
  1.2.2 培养条件第30页
 1.3 方法第30-34页
  1.3.1 指示菌和抑制菌的筛选第30页
  1.3.2 乳酸对照试验第30页
  1.3.3 酸消除试验第30-31页
  1.3.4 蛋白类抑菌物质的确定第31页
  1.3.5 碳源和氮源对菌株产生细菌素的影响第31页
  1.3.6 效价测定第31页
  1.3.7 热稳定性试验第31页
  1.3.8 pH稳定性第31页
  1.3.9 酶稳定性第31-32页
  1.3.10 细菌素粗提物的制备第32页
  1.3.11 菌体细胞的制备第32页
  1.3.12 粗提细菌素对消毒奶保质期的影响第32页
  1.3.13 产细菌素菌株的菌体细胞对消毒奶保质期的影响第32页
  1.3.14 菌体细胞、粗提细菌素以及Nisin对消毒奶保质期的影响第32页
  1.3.15 粗提细菌素对鲜奶保质期的影响第32-33页
  1.3.16 产细菌素菌株菌体细胞对鲜牛奶保质期的影响第33页
  1.3.17 细菌总数测定第33页
  1.3.18 酸度测试第33页
  1.3.19 煮沸试验第33页
  1.3.20 其它感官指标测试第33-34页
2 结果分析第34-90页
 2.1 指示菌的筛选第34-37页
  2.1.1 指示菌菌龄的确定第34-36页
  2.1.2 指示菌浓度的选择第36-37页
 2.2 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第37-42页
  2.2.1 细菌素产生菌的初步确定第37-38页
  2.2.2 细菌素产生菌的进一步确定第38-39页
  2.2.3 中和酸实验第39-40页
  2.2.4 蛋白类抑菌物质的确定第40-41页
  2.2.5 发酵液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2.2.6 粗提细菌素第42页
 2.3 粗提细菌素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第42-50页
  2.3.1 标准效价曲线第42-43页
  2.3.2 细菌素产生菌的生长特性第43-44页
  2.3.3 培养基的初始pH与细菌素的活性第44-45页
  2.3.4 抑菌谱第45-46页
  2.3.5 热稳定性第46-47页
  2.3.6 酶稳定性第47-48页
  2.3.7 pH稳定性第48-50页
 2.4 乳酸菌细菌素产生菌株的代谢研究第50-74页
  2.4.1 碳源与细菌素活性的关系第50-66页
  2.4.2 氮源与细菌素活性的关系第66-74页
 2.5 细菌素对消毒奶货架期的影响第74-80页
  2.5.1 4℃条件下消毒奶的贮藏效果第74-75页
  2.5.2 22℃条件下消毒奶的贮藏效果第75-77页
  2.5.3 与Nisin的比较第77-80页
 2.6 菌体细胞对消毒奶货架期的影响第80-83页
  2.6.1 4℃条件下消毒奶的贮藏的效果第80-82页
  2.6.2 22℃条件下消毒奶的贮藏效果第82-83页
 2.7 粗提细菌素对鲜奶保存期的影响第83-86页
  2.7.1 4℃条件下鲜奶的贮藏效果第83-85页
  2.7.2 22℃条件下鲜奶的贮藏效果第85-86页
 2.8 菌体细胞对鲜奶保存期的影响第86-90页
  2.8.1 4℃条件下鲜奶的贮藏效果第86-89页
  2.8.2 22℃条件下鲜奶的贮藏效果第89-90页
3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附录第99-100页
英文摘要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变、随机网络最优路径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溅渣护炉条件下炉渣分熔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