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一部分 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 | 第7-12页 |
一、 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和范围 | 第7-8页 |
(一) 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范围 | 第7-8页 |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和范围 | 第8页 |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 第8-10页 |
(一) 内部会计控制的产生 | 第8-9页 |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发展 | 第9-10页 |
三、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 企业深入贯彻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 第10页 |
(二) 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相适应的一项举措 | 第10页 |
(三)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制度安排 | 第10-11页 |
(四) 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 第12-16页 |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的划分 | 第12-13页 |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结构 | 第12页 |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的划分 | 第12-13页 |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照其内容进行的划分 | 第13-16页 |
第三部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16-45页 |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重点 | 第17-19页 |
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法 | 第19-22页 |
(一) 内部牵制法 | 第19-20页 |
(二) 一般控制法 | 第20页 |
(三) 业务循环控制法 | 第20-22页 |
四、 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22-26页 |
(一) 货币资金与基本业务循环 | 第22页 |
(二) 货币资金的基本业务 | 第22-23页 |
(三) 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要点 | 第23页 |
(四) 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 | 第23-26页 |
五、 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26-32页 |
(一) 销售与收款的基本业务 | 第26-27页 |
(二) 销售与收款循环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第27-28页 |
(三)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控制 | 第28-30页 |
(四) 应收账款管理 | 第30-32页 |
六、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32-35页 |
(一)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 第32页 |
(二)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 | 第32页 |
(三)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第32-33页 |
(四)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控制 | 第33-35页 |
七、 生产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35-38页 |
(一) 实物资产循环内部会计控制设计 | 第35-36页 |
(二) 成本与费用循环内部会计控制设计 | 第36-38页 |
八、 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38-42页 |
(一)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 | 第38页 |
(二) 筹资活动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38-42页 |
九、 企业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 第42-45页 |
(一) 担保业务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 第42-43页 |
(二) 担保业务的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第43页 |
(三) 担保业务的主要流程及其控制 | 第43-45页 |
第四部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 第45-48页 |
一、 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三大难点 | 第45页 |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理性思考 | 第45-46页 |
三、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 第46-48页 |
(一) 大中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 第46页 |
(二) 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 第46-48页 |
第五部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及其防范措施 | 第48-51页 |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二、 改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局限性的措施 | 第49-51页 |
(一) 提高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的素质 | 第49页 |
(二) 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第49页 |
(三) 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 | 第49-51页 |
第六部分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关注的问题 | 第51-52页 |
一、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 | 第51页 |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 第51页 |
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 | 第51-52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二: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