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及N、P、K含量的QTL分析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作物氮利用效率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氮肥的增产作用 | 第9页 |
·玉米的经济地位与氮肥需求 | 第9页 |
·不合理施用氮肥所产生的负效应 | 第9-11页 |
·氮肥的利用效率在降低 | 第9-10页 |
·污染严重 | 第10-11页 |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 第11页 |
·氮效率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 第11页 |
·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氮高效利用的含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玉米氮高效的基因型改良 | 第12页 |
·次级指标的选择 | 第12页 |
·数量性状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遗传标记的发展 | 第12-14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15页 |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6页 |
·主要农作物QTL 定位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氮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近红外光谱(NIRS)在玉米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8页 |
·近红外光谱(NIRS)在玉米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2 引言 | 第19-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页 |
·供试土壤 | 第21页 |
·目标性状的测定 | 第21-22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2-23页 |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方法 | 第22页 |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7页 |
·亲本间多态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3页 |
·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及秸秆产量的遗传分析 | 第23-30页 |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 | 第23页 |
·玉米秸秆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 | 第23-24页 |
·玉米秸秆产量的表现 | 第24-25页 |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5页 |
·玉米秸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5页 |
·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及秸秆产量的QTL 分析 | 第25-29页 |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QTL 分析 | 第27页 |
·玉米秸秆主要品质性状的QTL 分析 | 第27-28页 |
·玉米秸秆产量的QTL 分析 | 第28-29页 |
·QTL 分布规律 | 第29-30页 |
·玉米中N、P、K 含量的遗传分析 | 第30-37页 |
·籽粒中N、P、K 含量的平均表现 | 第30-31页 |
·秸秆中N、P、K 含量的平均表现 | 第31-32页 |
·玉米籽粒中N、P、K 含量的QTL 分析 | 第32-35页 |
·玉米秸秆中N、P、K 含量的QTL 分析 | 第35-37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37-41页 |
·研究结果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39页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ABSTRACT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