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近等基因系的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6页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第9-14页
     ·玉米穗粒腐病发生与危害第9-10页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机制的研究第10-11页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第11-14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玉米抗病育种的应用第14-18页
     ·分子标记的概念、种类及特点第14-15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概念、原理及途径第15-1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标记与目标基因(QTL)之间的遗传距离第16页
       ·目标性状的遗传率第16页
       ·群体大小和性质第16页
       ·分子标记数目和效应第16-17页
       ·选择时期与代数第17页
       ·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第17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第17-18页
   ·QTL的精细定位第18-20页
     ·QTL定位存在的问题第18页
     ·QTL精细定位策略第18-20页
       ·减少遗传背景影响第18-19页
       ·改进统计分析方法第19页
       ·提高定位群体中重组个体的频率第19页
       ·建立单个QTL的近等基因系(QTL-NIL)第19页
       ·利用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导入代换系进行QTL的精细定位第19-20页
   ·近等基因系的相关研究第20-24页
     ·近等基因系(NILs)的概念第21页
     ·近等基因系选育第21-22页
     ·近等基因系构建的研究意义第22页
     ·玉米近等基因系的应用第22-24页
       ·抗病性研究第22-23页
       ·品质研究第23页
       ·生育期研究第23页
       ·雄性不育性研究第23-24页
       ·抗逆性研究第24页
     ·近等基因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4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主要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玉米穗粒腐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26-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供试材料第26页
     ·方法第26-29页
       ·接种方法和鉴定方法第26页
       ·DNA提取和检测第26-27页
       ·SSR标记第27页
       ·银染法第27-28页
       ·遗传背景回复率计算方法第28-29页
       ·遗传背景分析及作图第29页
     ·技术路线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遗传背景的选择第29-30页
     ·抗病近等基因系选育各世代选择第30-32页
       ·BC_1F_1~BC_2F_1世代的鉴定与选择第30页
       ·BC_3F_1~BC_4F_1世代的鉴定与选择第30-32页
     ·N6×BT-1单片段导入系选育第32-39页
第三章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研究第39-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供试材料第39页
     ·方法第39-40页
       ·接种方法和鉴定方法第39页
       ·DNA提取和PCR程序第39页
       ·遗传背景回复率计算方法第39-40页
       ·遗传背景分析及作图第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春播BC_5F_1世代的鉴定与选择第40-43页
     ·BC_5F_2表型鉴定结果第43页
     ·南繁BC_5F_2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第43-46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6-51页
   ·结论第46页
     ·导入系选育第46页
       ·抗病性研究第46页
   ·讨论第46-51页
     ·关于近等基因系的选育效率第46页
     ·对玉米穗粒腐病的认识第46-47页
     ·提高接种鉴定准确性的方法第47-48页
     ·关于玉米穗粒腐病遗传效应第48页
     ·利用近等基因系对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第48-49页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相关研究比较第49-50页
     ·关于近等基因系选育过程中导入系的研究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近等基因系进行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精细定位及互作效应分析
下一篇: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及N、P、K含量的QT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