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公务员工作倦怠关系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 | 第15-25页 |
·工作倦怠的定义 | 第15-16页 |
·工作倦怠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理论 | 第19-21页 |
·工作倦怠的影响后果理论 | 第21-22页 |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22-24页 |
·公务员工作倦怠现状研究 | 第24-25页 |
·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 | 第25-32页 |
·工作—家庭冲突的涵义 | 第25-26页 |
·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 | 第28-29页 |
·工作—家庭冲突的后果变量 | 第29-31页 |
·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 | 第31页 |
·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 | 第31-32页 |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 第32-35页 |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32-33页 |
·社会支持的效果 | 第33页 |
·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33-35页 |
·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 | 第35页 |
·文献总结与问题的描述 | 第35-37页 |
3 访谈研究 | 第37-41页 |
·被访谈人基本情况 | 第37页 |
·访谈内容 | 第37-38页 |
·访谈个案 | 第38-40页 |
·访谈分析 | 第40-41页 |
4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 | 第41-47页 |
·研究构思与假设 | 第41-44页 |
·构思框架 | 第41-42页 |
·研究假设 | 第42-43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3页 |
·研究程序 | 第43-44页 |
·研究问卷设计情况及变量测量方法 | 第44-47页 |
·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 | 第44-45页 |
·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的编制 | 第45页 |
·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 | 第45-47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7-71页 |
·对样本及统计方法的说明 | 第47-49页 |
·统计研究分析 | 第49-71页 |
·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49-54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54-56页 |
·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因素方差分析 | 第56-59页 |
·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回归分析 | 第60-64页 |
·缓冲效应分析 | 第64-71页 |
6 研究结论分析和建议 | 第71-81页 |
·结果讨论 | 第71-75页 |
·对公务员工作倦怠的基本情况讨论 | 第71页 |
·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倦怠关系讨论 | 第71-72页 |
·社会支持和工作倦怠关系讨论 | 第72-73页 |
·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讨论 | 第73-74页 |
·构思模型修正 | 第74-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5-77页 |
·对公务员工作倦怠干预的建议 | 第77-79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79-80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一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