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36页 |
·选题依据与课题来源 | 第12-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2页 |
·集装箱港区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熵”的研究与认识 | 第20-23页 |
·Lotka-Volterra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第23页 |
·交通流理论 | 第23-32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2. 集装箱港区及港区交通特点 | 第36-52页 |
·集装箱港区的组成 | 第36-39页 |
·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流程 | 第39-40页 |
·集装箱码头进口流程 | 第39-40页 |
·集装箱码头出口流程 | 第40页 |
·集装箱港区的装卸工艺 | 第40-42页 |
·集装箱堆场堆垛规则 | 第42-44页 |
·集装箱港区水平运输机械 | 第44-47页 |
·集装箱港区的集疏港方式 | 第47-50页 |
·港内交通和城市交通的联系与区别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集装箱港区道路系统与流体力学比照关系的建立及港内交通流状态识别 | 第52-81页 |
·基本假设 | 第52-54页 |
·集卡交通流的连续性假设 | 第52-53页 |
·可压缩性假设 | 第53页 |
·粘滞性假设 | 第53-54页 |
·集装箱交通流系统与流体系统的概念比照 | 第54-61页 |
·质量比照 | 第54-55页 |
·流量比照 | 第55-56页 |
·密度比照 | 第56页 |
·流速比照 | 第56-57页 |
·粘性比照 | 第57-59页 |
·外力比照 | 第59-60页 |
·波动性比照 | 第60-61页 |
·集装箱港区道路基本方程 | 第61-70页 |
·港区道路中的集卡车流连续方程 | 第61-67页 |
·集卡车流运动微分方程以及虚拟力的引入 | 第67-70页 |
·集装箱交通流状态识别 | 第70-79页 |
·理想流体状态 | 第70-71页 |
·粘性流体状态 | 第71-72页 |
·状态识别 | 第72-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4. 集装箱港区道路系统研究 | 第81-98页 |
·集装箱港区道路长度应满足的要求 | 第82-83页 |
·集装箱港区道路长度基本方程 | 第83-88页 |
·道路长度表达式推导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88-90页 |
·集装箱港区道路系统参数测量 | 第90-97页 |
·港区交通调查计划及实施 | 第91-92页 |
·数据处理 | 第92-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5. 熵与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 | 第98-116页 |
·经典热力学基本理论 | 第98-102页 |
·熵及其基本原理 | 第98-100页 |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 第100页 |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 第100-101页 |
·稳定与不稳定 | 第101-102页 |
·非平衡态热力学基本理论 | 第102-112页 |
·开放系统的状态与熵变 | 第103-104页 |
·Lyapounov 稳定性定理 | 第104-107页 |
·线形非平衡态与最小熵产生原理 | 第107-108页 |
·非线性非平衡态与耗散结构理论 | 第108-112页 |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的类热力学熵 | 第112-115页 |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的热力学特性 | 第112-113页 |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的熵描述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6.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稳定性研究 | 第116-132页 |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现象描述 | 第116-117页 |
·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7-120页 |
·Lotka-Volterra 模型 | 第120-121页 |
·集装箱港区堆场系统的Lotka-Volterra 模型 | 第121-125页 |
·参数确定 | 第125-131页 |
·参数r_1意义及确定 | 第126-128页 |
·参数r_2意义及确定 | 第128页 |
·参数b 意义及确定 | 第128-129页 |
·参数c 意义及确定 | 第129-130页 |
·集装箱堆场Lotka-Volterra 模型具体形式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7. 工程实例 | 第132-151页 |
·本文结论对青岛前湾港2006 年运营评价 | 第132-138页 |
·评价原则 | 第132页 |
·青岛港各参数确定 | 第132-136页 |
·道路系统评价 | 第136页 |
·堆场系统评价 | 第136-138页 |
·本文结论对青岛前湾港2010 年运营预测 | 第138-142页 |
·2010 年青岛前湾港集运道路系统状况预测 | 第138-140页 |
·2010 年青岛前湾港堆场系统堆存率阈值预测 | 第140-142页 |
·本文结论在港口规划中的应用 | 第142-149页 |
·根据规范设计堆场地面箱位数 | 第142-143页 |
·根据本研究结论确定港区道路系统车道数 | 第143-144页 |
·根据本研究结论确定道路最优长度及闸口数量 | 第144-145页 |
·根据本研究结论确定堆存率控制阈值 | 第145-149页 |
·规划方案总结 | 第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151-154页 |
·研究结论 | 第151-152页 |
·研究展望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164页 |
参与研究项目 | 第164-165页 |
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