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强国主义的宪政观 | 第12-18页 |
(一) 强国主义的传统宪政观背景 | 第12-15页 |
1. 开眼看世界 | 第12-13页 |
2. 中日甲午战争的震撼和反思 | 第13-14页 |
3. 近代革命思想的积淀 | 第14-15页 |
(二) 强国主义宪政观的本土渊源 | 第15-16页 |
(三) 传统宪政观的概念问题 | 第16-18页 |
二、宪政史上强国主义的功利主义色彩 | 第18-34页 |
(一) 宪法被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机制的作用 | 第18-23页 |
1. 国家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与中国近代史的微妙关系 | 第18-19页 |
2. 唯心主义倾向的国家观与法律观 | 第19-21页 |
3. 强国理想与西方法理学的冲突 | 第21-23页 |
(二) 强国主义宪争观导致的对分权制衡的改良 | 第23-25页 |
(三) 公民私权服从国家公权的权力本源论 | 第25-30页 |
1. 权利在中国的传播语境 | 第26-28页 |
2. 权力本源观的理论缺陷 | 第28-29页 |
3. 私权服从公权的理论对导致对宪政的损害 | 第29-30页 |
(四) 强国主义宪政观的功利主义倾向 | 第30-34页 |
1. 历史上宪政的欺骗性导致公众基础缺失 | 第30-31页 |
2. 制宪的匆忙和草率损害了宪法的尊严 | 第31-34页 |
三、强国主义的传统宪政观在现代中国的困境 | 第34-45页 |
(一) 强国主义宪政在宪政理念上的内在冲突 | 第35-41页 |
1. 反规范意义上的宪法的取向 | 第35-37页 |
2. 宪法的实施(行宪)与宪法保障(护宪)的形而上的倾向 | 第37页 |
3. “多数人暴政”的难题 | 第37-39页 |
4. 强国主义宪政观导致的职权立法理论 | 第39-41页 |
(二) 强国主义宪政观的实践冲突 | 第41-45页 |
1. 法律适用中的本末倒置 | 第42-43页 |
2. 功利主义在当代的延续 | 第43-44页 |
3. 传统的权力本土文化对宪政的冲击 | 第44-45页 |
四、通过强国主义的宪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行性探索 | 第45-58页 |
(一) 现代强国主义宪政观的两翼——社会主义法治和国家权威 | 第46-54页 |
1. 强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法治 | 第46-49页 |
2. 建构强国主义的宪政权威——法治权威与国家权威 | 第49-54页 |
(二) 职权主义立法的应对之策 | 第54-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
参考书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