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紫球藻脂肪酸代谢调控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6-9页
目录第9-15页
绪论第15-37页
 1. 藻的分类第15-18页
 2. 藻类脂肪酸合成的影响因素第18-25页
   ·物理因子第19-20页
     ·温度第19页
     ·光照强度第19页
     ·CO_2第19-20页
     ·紫外线UV-B、激光、红外线第20页
     ·超声波第20页
     ·微波第20页
   ·营养盐第20-21页
     ·N第20-21页
     ·P第21页
     ·盐浓度(NaCl、KCl等)第21页
   ·金属离子第21-24页
     ·硒、锗第21-22页
     ·铜、锌第22-23页
     ·铬第23页
     ·铁第23-24页
   ·生长抑制剂第24-25页
 3. 藻类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PUFA)谢调控研究进展第25-35页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特征第25-27页
   ·藻类脂肪酸脱饱和酶的克隆第27-28页
   ·藻类脂肪酸脱饱和酶的表达第28-33页
     ·常用的原核表达体系第29页
     ·常用的真核表达体系第29-33页
   ·细胞水平PUFA代谢调控研究第33-34页
   ·分子水平PUFA代谢调控研究第34-35页
 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5-37页
   ·研究意义第35-36页
   ·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1章 提取及培养条件对紫球藻AA与EPA的影响第37-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藻种第37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37页
     ·试剂第37页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比较第37-38页
       ·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脂肪酸测定的影响第38页
       ·不同提取溶剂对脂肪酸提取的影响第38页
   ·实验结果第38-42页
     ·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提取溶剂对脂肪酸组成(AA与EPA)的影响第40-41页
     ·紫球藻培养时期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第41-42页
   ·讨论第42-45页
第2章 Fe~(3+)对紫球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45-67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藻种第45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45页
     ·主要试剂第45页
     ·主要仪器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培养方法第46页
       ·细胞计数第46页
       ·细胞密度的计算第46页
       ·比生长速率的测定第46页
       ·胞外多糖的测定方法第46页
       ·β-胡萝卜素的测定方法第46-47页
       ·藻胆蛋白的测定方法第47页
       ·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第47页
       ·总脂质的测定第47页
       ·脂肪酸甲酯的测定第47页
   ·实验结果第47-62页
     ·细胞密度与吸光值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8-49页
     ·Fe~(3+)对紫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9-51页
     ·Fe~(3+)对紫球藻胞外多糖的影响第51-52页
     ·Fe~(3+)对紫球藻细胞色素的影响第52-53页
     ·Fe~(3+)对紫球藻藻胆蛋白的影响第53-55页
     ·Fe~(3+)对紫球藻脂质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Fe~(3+)对紫球藻脂肪酸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56-62页
   ·讨论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3章 Fe~(3+)对紫球藻抗氧化能力及细胞膜功能的影响第67-81页
   ·材料与方法第67页
     ·实验材料第67页
       ·主要试剂第67页
       ·主要仪器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69页
     ·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第67-68页
     ·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的测定第68页
     ·抗羟自由基(OH~-)能力的测定第68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68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68页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第68-69页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第69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测定第69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69页
     ·ATP酶活性的测定第69页
     ·蛋白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法)第69页
   ·实验结果第69-77页
     ·Fe~(3+)对紫球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69-71页
     ·Fe~(3+)对紫球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第71-75页
       ·对酶促与非酶促体系的影响第71-75页
     ·Fe~(3+)对紫球藻细胞膜功能的影响第75-77页
       ·对紫球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75-76页
       ·对紫球ATP酶活性的影响第76-77页
   ·讨论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紫球藻EPA生物合成途径脱饱和酶的克隆与分析第81-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材料第81-82页
       ·藻种第81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81页
       ·主要试剂第81-82页
       ·主要仪器第82页
   ·实验方法第82-88页
     ·总RNA的提取第82页
     ·RNA完整性和均一性分析第82-83页
     ·反转录第83页
     ·引物合成和测序第83-84页
     ·脱饱和酶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RT-PCR扩增第84-86页
       ·PCR产物的纯化第84-85页
       ·连接与转化第85-86页
       ·测序与分析第86页
     ·3'cDNA末端扩增(3'RACE)第86-87页
     ·5'cDNA末端扩增(5'RACE)第87-88页
     ·全长cDNA序列的扩增第88页
     ·序列分析软件第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101页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第88-89页
     ·部分cDNA序列的RT-PCR扩增及其序列分析第89-90页
     ·3'和5'cDNA末端序列的扩增及其序列分析第90-92页
     ·序列分析第92-97页
     ·脱饱和酶蛋白跨膜分析第97-99页
     ·脱饱和酶疏水性分析第99-100页
     ·脱饱和酶蛋白空间结构预测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藻类△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第103-117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数据来源第104页
     ·软件和程序第104页
     ·方法第104-105页
       ·选取序列第104-105页
       ·密码子分析方法第105页
       ·对基因密码子使用概率进行聚类分析第105页
       ·藻类△6脱饱和酶基因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的密码子偏好特征比较第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6页
     ·藻类△6脱饱和酶基因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第106-111页
       ·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影响因素第109-111页
     ·密码子偏好性的物种特异性第111-112页
     ·藻类△6基因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的密码子偏好特征比较第112-116页
   ·结论第116-117页
第6章 结论第117-120页
   ·提取及培养条件对紫球藻AA与EPA的影响第117页
   ·Fe~(3+)对紫球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117页
   ·Fe~(3+)对紫球藻抗氧化能力及细胞膜功能的影响第117-118页
   ·紫球藻EPA生物合成途径脱饱和酶的克隆与分析第118页
   ·藻类△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第118页
   ·创新点第118页
   ·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DH1缺失型酿酒酵母的构建
下一篇:黑曲霉EIM-6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