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

中国建筑师与地域建筑创作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图表目录第11-16页
1 绪论第16-26页
   ·论文研究的缘起和内容限定第16-20页
     ·研究的缘起第16-17页
     ·研究内容的限定第17-20页
   ·对中国建筑师研究的回顾与分析第20-22页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框架第22-26页
     ·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研究的框架第24-26页
2 中国建筑师与地域建筑创作的整体概述第26-42页
   ·中国建筑师的构成及特点第26-28页
   ·中国建筑师地域建筑创作思想的探索历程第28-35页
     ·先驱探索:20 世纪初-1948第30-31页
     ·承前启后:1949-1977第31-32页
     ·震荡反思:1978-1989第32-33页
     ·多元突破:1990-1999第33-34页
     ·理性创新:2000-今第34-35页
   ·中国建筑师地域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第35-42页
     ·主体特征第36页
     ·社会因素第36-37页
     ·文化环境第37-38页
     ·历史文脉第38-40页
     ·技术特征第40-42页
3 先驱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复兴的创作思想第42-72页
   ·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第42-44页
   ·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第44-50页
     ·留学国外对西方学院派教育的系统学习第44-48页
     ·家庭环境对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的潜在熏陶第48-50页
   ·“国学研究热”对中国建筑师创作的影响第50-51页
   ·早期学术团体成为推动传统建筑研究的理论高地第51-61页
     ·营造学社开创了传统建筑研究的学术阵地第51-59页
     ·其它学术团体对传统建筑研究的推动第59-61页
   ·民族形式复兴的创作思想和实践第61-68页
     ·“中国固有式”建筑创作思想与实践第63-67页
     ·“简朴实用略带中国色彩”的建筑创作思想与实践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2页
4 承前启后:民族形式创新的创作思想第72-102页
   ·政治诉求对民族形式继承与创新的推动第72-74页
   ·建筑教育对民族形式创新的推动第74-80页
     ·早期建筑教育对传统建筑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影响第74-77页
     ·解放后学院派建筑教育体系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进一步追求第77-80页
   ·解放初期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建筑师创作的影响第80-82页
   ·民族形式创新的创作思想与实践第82-100页
     ·传统建筑主要特征的继承创新第82-87页
     ·简约风格民族形式的创新探索第87-95页
     ·地域特色建筑的初步追求第95-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震荡反思:地域特色外在表达的创作思想第102-134页
   ·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第102-104页
   ·学院派建筑教育向现代建筑教育的初步变革第104-107页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入带来的思想震荡第107-114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师面临的国际理论背景第107-111页
     ·中国建筑师对传统建筑现代继承思想的震荡反思第111-114页
   ·地域特色外在表达的创作思想与实践第114-132页
     ·地域特色外在表达的创作思想第114-117页
     ·传统建筑符号的形式主义表达第117-127页
     ·“民居是创作的源泉”第127-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6 多元突破:地域特色内在追求的创作思想第134-156页
   ·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第134-135页
   ·建筑教育从形式到内在逻辑的理性转化第135-137页
   ·中国本土建筑理论的出现第137-142页
   ·地域特色内在追求的创作思想与实践第142-154页
     ·基于重新认识地域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创作思想第142-146页
     ·侧重于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地域建筑创作实践第146-150页
     ·侧重于与人文环境协调的地域建筑创作实践第150-153页
     ·侧重于地域适宜性技术与地方材料运用的地域建筑创作实践第153-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7 理性创新:本土建筑原创设计的创作思想第156-186页
   ·世纪之交的历史挑战第156-158页
   ·建筑教育中的多元化倾向第158-160页
   ·全球化的文化环境对中国建筑师创作的影响第160-162页
   ·本土建筑原创设计的创作思想与实践第162-184页
     ·中国本土建筑原创设计的创作思想第162-166页
     ·中国元素的深层挖掘第166-170页
     ·立足本体的地域内在追求第170-176页
     ·与时俱进的民族创新建筑第176-179页
     ·适宜技术的得体运用第179-181页
     ·生态思想的实践探索第181-184页
   ·本章小结第184-186页
8 结语:当代中国建筑师地域建筑创作的困境和发展方向第186-200页
   ·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困境第186-192页
     ·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上的局限性第186-188页
     ·高校对地域建筑教育还有一定偏差第188-191页
     ·高速城市化下的创作环境对建筑师地域建筑创作的制约第191-192页
   ·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上的发展方向第192-200页
     ·树立正确的地域生活观第192-193页
     ·深入了解地域适宜性技术第193-195页
     ·在院校中强化地域建筑教育第195-197页
     ·把对地域建筑创作的追求作为建筑师个人的职业素养第197-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2页
附录第212-21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12-213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第213-214页
附表第214-227页
 1 中国部分第一代建筑师第214-216页
   ·年前我国留学毕业的部分第一代建筑师第216-218页
 3 中国部分第二代建筑师第218-220页
 4 中国部分第三代建筑师第220-223页
 5 《建筑月刊》杂志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文章一览表第223-225页
 6 《中国建筑》杂志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文章一览表第225-226页
 7 早期我国本土培养的部分建筑师第226-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1
下一篇:建筑设计课教学比较研究--以重庆大学和摩苏尔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