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内涵 | 第10-11页 |
·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 第10-11页 |
·自我和谐理论的内涵 | 第11页 |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自我和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16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假设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工具 | 第17页 |
·基本情况调查 | 第17页 |
·主观幸福感量表 | 第17页 |
·自我和谐量表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 第18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1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 第18-19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文理科差异 | 第19-20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 第20页 |
·高中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 第20-21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总体情况 | 第21页 |
·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与常模的比较 | 第21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性别差异 | 第21-22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的文理科差异 | 第22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城乡差异 | 第22-23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年级差异 | 第23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24-29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 第24-27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 第25-26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文理科差异 | 第26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 第26页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年级差异 | 第26-27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状况 | 第27-29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的性别差异 | 第27-28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文理科差异 | 第28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城乡差异 | 第28页 |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年级差异 | 第28-29页 |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 | 第2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建议 | 第30-32页 |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评价自己,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 第30页 |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 第30页 |
·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 第30-31页 |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高中生的自我和谐 | 第31-32页 |
7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