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工程水文学论文--径流论文

黄土坡面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与数学模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25页
     ·土壤水与溶质迁移总体特征第10-11页
     ·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主要影响因素第11-18页
     ·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数学模型第18-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9页
     ·供试材料第26页
     ·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第26-27页
     ·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第27-29页
2 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基本特征分析第29-43页
   ·影响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主要物理过程第29-30页
   ·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总体特征第30-32页
   ·土壤物理特征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2-33页
   ·坡度和坡长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3-35页
     ·坡度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4-35页
     ·坡长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5页
   ·降雨特征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5-37页
   ·施肥方式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第37-38页
   ·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对土壤养分迁移影响第38-40页
   ·地下供水对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影响第40-43页
3 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第43-63页
   ·土壤入渗基本特征第43-44页
   ·基于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第44-48页
     ·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第44-45页
     ·基于Philip入渗公式的降雨入渗模型第45-46页
     ·基于Philip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第46-48页
   ·基于Green-Ampt积水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第48-51页
     ·Green-Ampt积水入渗公式第48-49页
     ·基于Green-Ampt入渗公式的降雨入渗模型第49-50页
     ·基于Green-Ampt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第50-51页
   ·基于一维代数模式的降雨、入渗、产流模型第51-58页
     ·积水入渗条件下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式第51-54页
     ·基于代数入渗公式的降雨入渗模型第54-56页
     ·基于代数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第56-58页
   ·模型参数关系分析第58-59页
     ·Green-Ampt公式与Philip公式参数关系第58-59页
     ·Green-Ampt入渗公式与一维代数模型参数间关系第59页
   ·降雨产流模型检验第59-63页
     ·基于短历时降雨产流模型第59-61页
     ·基于长历时降雨产流模型检验第61-63页
4 坡面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数学模型第63-75页
   ·完全混合与不完全混合模型第63-67页
     ·产流时有效混合深度内溶质浓度第63-64页
     ·产流过程中有效混合深度内溶质浓度第64页
     ·下渗水溶质浓度第64-65页
     ·径流溶质浓度第65页
     ·模型特点分析第65-66页
     ·模型参数分析第66-67页
   ·等效对流传递模型第67-70页
   ·描述非饱和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模型检验第70-75页
     ·实验资料获取基本条件第70页
     ·模型检验第70-75页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第75-104页
   ·流域基本情况及水土养分流失定位观测概况第75-77页
     ·流域基本情况第75页
     ·降雨观测第75页
     ·径流泥沙定位观测第75-76页
     ·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小区试验第76-77页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分析第77-80页
     ·降雨特点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第77页
     ·前期土壤含水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77-78页
     ·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78-79页
     ·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79-80页
     ·土质与水土流失关系第80页
   ·坡度和植被种植密度对径流溶质迁移的影响第80-92页
     ·坡度、覆盖度对径流总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第81页
     ·坡度对径流养分迁移过程的影响第81-83页
     ·种植密度对径流总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第83-84页
     ·种植密度对径流溶质迁移的影响第84-85页
     ·坡度与种植密度对坡地土壤剖面水分再分布过程影响第85-87页
     ·坡度与种植密度对坡地土壤溶质淋溶过程影响第87-92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第92-97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基本特点第92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模型分析第92-94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94-97页
   ·淤地坝最优坝高的确定方法研究第97-104页
     ·经济指标确定方法第97-100页
     ·实例计算第100-102页
     ·分析与讨论第102-104页
6 结论与建议第104-107页
   ·结论第104-105页
   ·建议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附录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分析与参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