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16-24页 |
(一) 多元文化的现状及影响 | 第16-22页 |
1、多元文化的内涵 | 第16-17页 |
2、多元文化的现状 | 第17-18页 |
3、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18-22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功能 | 第24-31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第24-27页 |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 第24-25页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 第25页 |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 第25-26页 |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 第26-27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 | 第27-31页 |
1、坚定理想信念 | 第27-28页 |
2、引领社会思潮 | 第28-29页 |
3、提供道德规范 | 第29页 |
4、激发社会活力 | 第29-30页 |
5、促进人的发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 第31-44页 |
(一) 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 | 第31-33页 |
1、理论学习表率 | 第31页 |
2、实践表率 | 第31-33页 |
3、宣传表率 | 第33页 |
(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 第33-36页 |
1、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第33-35页 |
2、融入中小学国民教育过程 | 第35-36页 |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大众传播媒介阵地 | 第36-38页 |
1、继续加强传统媒介的宣传引导作用 | 第36-37页 |
2、努力开拓新兴媒体的作用 | 第37-38页 |
(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文化之中 | 第38-40页 |
1、扎根于民族性的大众文化当中 | 第39页 |
2、注入具有时代性的世界文明精华 | 第39页 |
3、渗透于具有实践性的基层文化工作中 | 第39-40页 |
(五)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40-41页 |
(六)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 第41-44页 |
1、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 第41页 |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3、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 | 第42页 |
4、构建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 第44-49页 |
(一) 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的关系 | 第44-45页 |
(二) 正面教育与社会思潮批判的关系 | 第45-46页 |
(三)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 第46-47页 |
(四) 理论引导与行为践履的关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