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7页
 (一) 论题提出的背景第10-11页
 (二) 论题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三) 论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第13-14页
 (四) 论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4-1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第17-30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内涵第17-19页
 (二) 建国初期的发展特点第19-21页
  1、主导作用体现在“生命线”上第19页
  2、主导目标体现在社会主义方向上第19-20页
  3、主导内容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为核心第20页
  4、主导价值观强调共产主义理想第20-21页
  5、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21页
 (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第21-23页
  1、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第21-22页
  2、在榜样教育的宣传活动中加强第22页
  3、“三面红旗”错误引导的干扰第22-23页
  4、在阶级斗争扩大化中偏离正轨第23页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第23-30页
  1、实现拨乱反正第24页
  2、面临机遇与挑战第24-25页
  3、凸显一元主导性第25-26页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新探索第26-27页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新发展第27页
  6、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焕发新活力第27-30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理论基础第30-41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观点第30-32页
  1、在阶级观中的体现第30页
  2、在发展观中的体现第30-31页
  3、在实践观中的体现第31页
  4、在灌输理论中的加强第31-32页
  5、在人的全面发展观中的体现第32页
 (二) 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理论第32-34页
  1、突出主导地位第32-33页
  2、核心内容第33页
  3、基本内容第33-34页
  4、根本目标第34页
 (三)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特色第34-37页
  1、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第34-35页
  2、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第35-36页
  3、重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第36页
  4、培养“四有”新人第36-37页
 (四)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第37-38页
  1、作出新定位第37页
  2、赋予新内容第37-38页
  3、确立新目标第38页
 (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境界第38-41页
  1、强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39页
  2、开创新理念第39-40页
  3、弘扬主旋律第40-41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践依据第41-46页
 (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为其提出新要求第41-42页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其不断创新第42页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其营造良好政治氛围第42-43页
 (四) “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为其指明新思路第43-44页
 (五) 现代科学技术为其开发新载体第44-46页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第46-62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实现的实质第46-47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第47-52页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47-48页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第48-49页
  3、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第49-50页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第50-51页
  5、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第51-52页
  6、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第52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实现的途径第52-62页
  1、加强党的领导,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第52-54页
  2、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第54-55页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第55-56页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56-57页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第57-58页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58-59页
  7、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第59-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参与民主理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