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新型人格的塑造--徐特立德育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徐特立新型人格教育理想及探索第16-28页
 一、培养救国救民“后一代”的探索第16-18页
  (一) 教育救国的理想第16-17页
  (二) 培育新人的办学活动第17-18页
 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8-25页
  (一) 革命根据地的“新民”教育第18-19页
  (二) 培训革命新人的努力第19-22页
  (三) 领导育人工作的探索第22-23页
  (四) 徐特立的德育理论思考第23-25页
 三、培育新人的理想的不断探索第25-28页
第二章 徐特立德育思想的核心:新型人格的塑造第28-41页
 一、人格教育与德育目标第28-32页
  (一) 徐特立的德育理论第28-30页
  (二) 人格教育的核心地位及作用第30-32页
 二、人格培养的目标第32-41页
  (一) 有一定信仰的人第32-34页
  (二) 有创造性的人第34-39页
  (三) 全面发展的人第39-41页
第三章 塑造新型人格的原则和方法第41-50页
 一、塑造新型人格的原则第41-44页
  (一) 德育第一原则第41-42页
  (二) 自由思想原则第42-43页
  (三) 实事求是原则第43-44页
 二、塑造新型人格的方式第44-50页
  (一) 理论联系实际第44-45页
  (二) 身教与言教并重第45-46页
  (三) 自我修养第46页
  (四) 自动研究和自动工作第46-47页
  (五) 批评与自我批评第47-48页
  (六) 启发教育第48-50页
第四章 徐特立与陶行知的新人培养比较第50-56页
 一、人格教育的共同追求第50-51页
 二、人格教育的不同风格第51-54页
 三、徐特立人格塑造理论的历史意义第54-56页
第五章 徐特立人格塑造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56-65页
 一、徐特立人格塑造思想的当代价值第56-58页
 二、徐特立人格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第58-59页
  (一) “人师”“经师”合一传统的影响第58页
  (二) 献身教育的榜样作用第58-59页
 三、徐特立人格教育思想与方法的当代启示第59-65页
  (一) 确立人格塑造主题的核心地位第59-60页
  (二) 养成教育和学生自主性问题第60-61页
  (三) 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第61-62页
  (四) 实践教学的培养第62-63页
  (五) 在日常生活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问题研究
下一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