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概况 | 第11-15页 |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基本概念和主要途径 | 第17-29页 |
·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国有资产 | 第17-18页 |
·企业国有资产 | 第18-19页 |
·国有资产流失 | 第19-21页 |
·上市公司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 | 第21-24页 |
·管理层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 第21-22页 |
·产权出售中的流失 | 第22-24页 |
·上市公司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 第24-29页 |
·被并购方的代理人: 激励机制弱化产生内部人控制 | 第24-25页 |
·被并购方的委托人: 所有者虚置导致国家对并购交易控制乏力 | 第25-27页 |
·并购方:有较强的与国企管理曾合谋的动机 | 第27页 |
·对国企管理层实施激励约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 | 第27-29页 |
第3章 国企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与模型 | 第29-40页 |
·机制设计:分析的框架 | 第29-35页 |
·基本思想 | 第29-31页 |
·模型与数学表述 | 第31-35页 |
·最优合约:对称信息的情形 | 第35-37页 |
·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合约 | 第37-40页 |
·简化的模型 | 第37-38页 |
·一般的模型 | 第38-40页 |
第4章 短期机制:并购中的国企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第40-55页 |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国企管理层激励机制设计 | 第40-46页 |
·基本描述 | 第40-41页 |
·激励机制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 第41-44页 |
·改进后的管理层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上市公司并购中国有股权保护约束机制设计 | 第46-49页 |
·模型的提出 | 第46-47页 |
·约束机制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管理者声誉激励机制 | 第49-55页 |
·声誉激励的依据 | 第49-50页 |
·声誉激励机制 | 第50-55页 |
第5章 长期机制:并购前的国企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第55-72页 |
·案例:郑州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 | 第55-58页 |
·背景资料及收购过程 | 第55-56页 |
·收购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 第58-59页 |
·基本框架 | 第58页 |
·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8-59页 |
·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均衡机制的措施 | 第59-72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 第59-60页 |
·确定合理的经营者风险报酬 | 第60-64页 |
·进一步加强对国企经营者的精神激励 | 第64-66页 |
·改善经营者内部约束机制 | 第66-69页 |
·建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 第69-72页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