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小麦抗旱节水选育的研究 | 第13-23页 |
·抗旱节水小麦选育的意义 | 第14-15页 |
·抗旱节水小麦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抗旱节水小麦选育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 第23-45页 |
·作物矮秆基因的发现 | 第24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主要类型 | 第24-25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分类与遗传 | 第25-32页 |
·常用的小麦矮秆基因及分布 | 第32-33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遗传效应 | 第33-37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与辅助选育 | 第37-41页 |
·矮秆基因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 | 第41-43页 |
·矮秆基因与小麦的抗旱节水性 | 第43-4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中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类型检测 | 第47-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8页 |
·材料 | 第47-54页 |
·方法 | 第54-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58-61页 |
·矮秆基因Rht-816、Rht-D16 和Rht8 的检测结果 | 第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矮秆基因在中国部分生态区小麦品种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 第6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的分布频率 | 第64-65页 |
·矮秆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规律 | 第65-66页 |
·矮秆基因Rht-816、Rht-D16 和Rht8 的来源分析 | 第66-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的分布 | 第68-70页 |
·矮秆基因Rht-816、Rht-D16 和Rht8 的来源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效应分析 | 第71-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 第72页 |
·试验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83页 |
·小麦品种的赤霉素敏感性 | 第73-74页 |
·不同生态区矮秆基因的株高分析 | 第74-75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株高和茎节长度的效应 | 第75-77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的效应 | 第77-78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苗期根系长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旗叶长宽的影响 | 第79-80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苗期第一叶长宽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穗上部和穗下部结实粒数的影响 | 第82页 |
·不同矮秆基因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8页 |
·小结 | 第88-9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5页 |
附录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