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优势产业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优势产业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优势产业的界定 | 第17-20页 |
·优势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 第17-18页 |
·优势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比较 | 第18-20页 |
·优势产业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两种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两种理论与优势产业 | 第23页 |
·优势产业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优势产业的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优势产业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中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 | 第28-35页 |
·中部地区产业现状 | 第28-31页 |
·中部地区概况 | 第28页 |
·产业分布现状 | 第28-31页 |
·优势产业选择方法 | 第31-32页 |
·优势产业选择结果 | 第32-34页 |
·优势产业评价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灰色关联的优势产业评价 | 第35-49页 |
·优势产业评价的原则和基准 | 第35-37页 |
·评价原则 | 第35页 |
·评价基准 | 第35-37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9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指标解释 | 第38-39页 |
·优势产业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方法简介 | 第40页 |
·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步骤 | 第40-42页 |
·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 第4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2-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 第43-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6页 |
·促进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49-50页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49页 |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 第49页 |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 第49页 |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 第49页 |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 第49-50页 |
·目标优势产业发展的建议 | 第50-56页 |
·能源类优势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50-52页 |
·制造业类优势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52-54页 |
·电力、燃力及水类优势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