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2 土地经营权估值体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违约土地处置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7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2.3 地租理论 | 第17-18页 |
2.4 资产评估理论 | 第18页 |
2.5 土地流转理论 | 第18-20页 |
3 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第20-29页 |
3.1 土地产权三权分置解读 | 第20-21页 |
3.1.1 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内涵 | 第20页 |
3.1.2 所有权界定 | 第20-21页 |
3.1.3 承包权界定 | 第21页 |
3.1.4 经营权界定 | 第21页 |
3.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3.2.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第21-22页 |
3.2.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一般流程 | 第22页 |
3.2.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2.4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 | 第23页 |
3.3 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做法模式及典型试点 | 第23-27页 |
3.3.1 “纯抵押型”模式—以宁夏平罗县为例 | 第24-25页 |
3.3.2 “抵押+担保型”模式—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 第25-27页 |
3.4 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4.1 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仍不完善 | 第27页 |
3.4.2 抵押物处置较难 | 第27-28页 |
3.4.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4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问题分析 | 第29-38页 |
4.1 土地所有权可转让的土地价格确定 | 第29-30页 |
4.1.1 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 | 第29-30页 |
4.1.2 土地价格确定—地租资本化 | 第30页 |
4.2 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原则 | 第30-33页 |
4.2.1 土地经营权价值内涵及评估原则 | 第30-31页 |
4.2.2 资产评估理论下的土地经营权估值 | 第31-33页 |
4.3 当前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具体做法 | 第33-35页 |
4.3.1 以租金为基础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 | 第33-34页 |
4.3.2 以收益为基础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 | 第34-35页 |
4.4 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4.4.1 考虑因素不够全面 | 第35-36页 |
4.4.2 配套基础工作不完善 | 第36页 |
4.4.3 缺乏专业机构 | 第36-37页 |
4.5 小结 | 第37-38页 |
5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土地处置问题分析 | 第38-43页 |
5.1 违约土地处置的一般原则 | 第38-39页 |
5.1.1 不动产抵押的抵押物处置 | 第38页 |
5.1.2 违约土地处置的一般原则 | 第38-39页 |
5.2 违约土地处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9-40页 |
5.2.1 土地薄市场性 | 第39页 |
5.2.2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 第39页 |
5.2.3 租金支付方式使土地流转合同具有潜在不稳定性 | 第39-40页 |
5.3 当前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违约土地处置具体做法 | 第40-41页 |
5.3.1 不附担保条件下的违约土地处置机制 | 第40-41页 |
5.3.2 附担保条件下的违约土地处置机制 | 第41页 |
5.4 现有违约土地处置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5.4.1 法定处置方式大多难以实现 | 第41页 |
5.4.2 违约土地价值评估不科学 | 第41-42页 |
5.4.3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有待发展 | 第42页 |
5.5 小结 | 第42-43页 |
6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建议 | 第43-48页 |
6.1 完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采用科学评估方法 | 第43-44页 |
6.2 建立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土地流转市场 | 第44-45页 |
6.3 建立起多层次的风险保障分担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5页 |
6.4 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完善配套机制 | 第45-48页 |
6.4.1 建立农户信息管理数据库 | 第45-46页 |
6.4.2 建立土地市场管理信息化平台 | 第46页 |
6.4.3 增加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线上流程 | 第46-47页 |
6.4.4 数据库联动个人征信系统,促使农户自我履约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