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理论背景:理论解释的分歧 | 第10页 |
1.1.2 现实背景:人地矛盾与农地规模化经营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4.1 禀赋效应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农地流转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3 研究综述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8-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4 研究创新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农地流转 | 第22页 |
2.1.2 禀赋效应 | 第22页 |
2.1.3 行为能力 | 第22页 |
2.1.4 产权强度 | 第22-23页 |
2.1.5 资源禀赋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行为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3 研究区域、农地流转和数据获取 | 第25-38页 |
3.1 研究区域选择及概况 | 第25-27页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25页 |
3.1.2 研究区农地流转情况 | 第25-27页 |
3.2 问卷设计与样本区域选择 | 第27-29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7-28页 |
3.2.2 样本区域选择 | 第28-29页 |
3.3 农户特征指标 | 第29-31页 |
3.4 调查样本情况 | 第31-36页 |
3.4.1 农户基本特征与农地流转 | 第31-34页 |
3.4.2 农户典型特征与农地流转 | 第34-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4 农地流转中农户禀赋效应的测度 | 第38-48页 |
4.1 测算方法 | 第38页 |
4.2 农户基本特征与禀赋效应 | 第38-41页 |
4.3 农户典型特征与禀赋效应 | 第41-46页 |
4.3.1 农户行为能力与禀赋效应 | 第41-42页 |
4.3.2 农户资源禀赋与禀赋效应 | 第42-45页 |
4.3.3 农户产权强度与禀赋效应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4.4.1 行为能力不同的农户特征 | 第46-47页 |
4.4.2 资源禀赋不同的农户特征 | 第47页 |
4.4.3 产权强度不同的农户特征 | 第47页 |
4.4.4 基本特征不同的农户特征 | 第47-48页 |
5 农户特征对禀赋效应的影响 | 第48-56页 |
5.1 变量构建 | 第48-49页 |
5.2 数据检验 | 第49-50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49-50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50页 |
5.3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50-55页 |
5.3.1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5.3.2 分析结果 | 第50-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6-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讨论 | 第57-58页 |
6.3 对策建议 | 第58-59页 |
6.3.1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转变农户传统观念 | 第58页 |
6.3.2 加大政策引导,缓解农户眷土恋乡情结 | 第58页 |
6.3.3 加大宣传力度,降低因年龄产生的禀赋效应 | 第58-59页 |
6.4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