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可溯平台”互联网金融+电商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第13-14页
2 可溯平台扶贫模式案例介绍第14-18页
    2.1 案例背景第14页
    2.2 公司基本情况第14-15页
    2.3 可溯金融扶贫模式第15-16页
    2.4 可溯金融扶贫实践成果第16-18页
3 可溯平台扶贫模式案例分析第18-34页
    3.1 可溯平台互联网农村电商PEST分析第18-20页
        3.1.1 政治和法律因素分析(political)第18-19页
        3.1.2 经济因素分析(economical)第19页
        3.1.3 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social)第19-20页
        3.1.4 技术因素分析(technological)第20页
    3.2 可溯平台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运营分析第20-27页
        3.2.1 公司定位三农且有资源优势第20-23页
        3.2.2 公司扶贫项目精准且可操作性强第23-24页
        3.2.3 高效的物流与完善的冷链仓储技术第24-25页
        3.2.4 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第25-26页
        3.2.5 完善的产品体系及售后服务第26-27页
    3.3 可溯平台扶贫模式成功经验第27-30页
        3.3.1 创新传统金融机构交易模式第27-28页
        3.3.2 创新供应链+大数据+小微信贷模式第28-29页
        3.3.3 因地制宜使金融扶贫业务触达到基层第29页
        3.3.4 供应链参与者无缝衔接上下游第29-30页
    3.4 可溯平台扶贫模式面临制约因素第30-34页
        3.4.1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户触网意识弱第30-31页
        3.4.2 农产品规范化程度低第31-32页
        3.4.3 可溯平台物流、征信系统有待提高第32页
        3.4.4 可溯平台缺乏与政府间合作第32-34页
4 互联网金融扶贫发展建议第34-38页
    4.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政企共同致力扶贫进程第34页
    4.2 因地制宜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第34-35页
    4.3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第35-36页
    4.4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接触网络意识第36页
    4.5 加快建设征信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36-38页
5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后记第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土地估值和处置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玉米+冬小麦”家庭农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