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

人们对自主机器道德决策期望的探索性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5-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37页
    2.1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第17-21页
        2.1.1 道德相对主义第17-19页
        2.1.2 道德绝对主义第19-20页
        2.1.3 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绝对主义与个体道德决策的关系第20-21页
    2.2 道德决策第21-33页
        2.2.1 道德决策内容第21-26页
        2.2.2 道德决策模式第26-33页
    2.3 心智感知第33-35页
        2.3.1 心智感知概念第33页
        2.3.2 不同主体的心智高低第33-34页
        2.3.3 心智感知与道德的关系第34-35页
    2.4 客体化第35-37页
        2.4.1 客体化概念第35-36页
        2.4.2 工具客体化第36-37页
3 研究构思第37-51页
    3.1 问题提出第37-48页
        3.1.1 人们期望自主机器如何做道德决策?第37-45页
        3.1.2 人们对自主机器道德决策期望的中介机制第45-48页
    3.2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48-51页
4 预研究: 人们对人类和自主机器遵守道德规范的态度差异第51-55页
    4.1 研究目的第51页
    4.2 研究方法第51-52页
        4.2.1 被试第51页
        4.2.2 研究材料第51-52页
        4.2.3 研究设计和流程第52页
    4.3 研究结果第52-53页
    4.4 讨论第53-55页
5 研究一: 人类命令和道德规范冲突情境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决策期望研究第55-61页
    5.1 研究目的第55-56页
    5.2 研究方法第56-58页
        5.2.1 被试第56页
        5.2.2 研究材料第56-57页
        5.2.3 材料测评第57-58页
        5.2.4 研究设计和流程第58页
    5.3 研究结果第58-60页
        5.3.1 道德意图组中被试对自主机器的决策期望第58-59页
        5.3.2 不道德意图组中被试对自主机器的决策期望第59页
        5.3.3 道德意图组和不道德意图组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道德决策期望第59-60页
    5.4 讨论第60-61页
6 研究二: 不同类型道德规范冲突情境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道德决策期望研究第61-81页
    6.1 引言第61-62页
    6.2 研究2a: 禁止性道德规范冲突情境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道德决策期望研究第62-72页
        6.2.1 研究目的第62页
        6.2.2 研究方法第62-66页
        6.2.3 研究结果第66-71页
        6.2.4 讨论第71-72页
    6.3 研究2b: 描述性道德规范冲突情境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道德决策期望研究第72-79页
        6.3.1 研究目的第72页
        6.3.2 研究方法第72-74页
        6.3.3 研究结果第74-78页
        6.3.4 讨论第78-79页
    6.4 研究二总讨论第79-81页
7 研究三: 结果不确定情境中人们对自主机器的道德决策期望研究第81-88页
    7.1 研究目的第81-82页
    7.2 研究方法第82-83页
        7.2.1 被试第82页
        7.2.2 研究材料第82-83页
        7.2.3 研究设计和流程第83页
    7.3 研究结果第83-86页
        7.3.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第83-84页
        7.3.2 道德决策期望第84-86页
    7.4 讨论第86-88页
8 研究四: 人们对自主机器道德决策期望的心理机制研究第88-102页
    8.1 研究目的第88-89页
    8.2 研究方法第89-92页
        8.2.1 被试第89页
        8.2.2 研究材料第89-91页
        8.2.3 研究设计和流程第91-92页
    8.3 研究结果第92-99页
        8.3.1 决策期望第92页
        8.3.2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第92-93页
        8.3.3 差异检验第93-94页
        8.3.4 中介分析第94-99页
    8.4 讨论第99-102页
9 总讨论第102-112页
    9.1 自主机器在道德决策时应遵循什么规范?第102-103页
    9.2 人们期望自主机器如何做道德决策?第103-106页
    9.3 安全担忧和控制愿望的链式中介作用第106-108页
    9.4 研究意义、不足和展望第108-112页
        9.4.1 研究意义第108-109页
        9.4.2 研究不足和局限第109-110页
        9.4.3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10-112页
10 结论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附录第129-160页
    附录一第129-130页
    附录二第130-132页
    附录三第132-136页
        附录3.1: 研究一材料测评第132页
        附录3.2: 研究一材料测评结果第132-136页
    附录四第136-142页
        附录4.1: 研究2a决策情境材料第136-138页
        附录4.2: 研究2a主体类型操纵第138-139页
        附录4.3: 控制变量测量第139-140页
        附录4.4: 道德决策态度测量第140页
        附录4.5: 道德信念客观性量表第140页
        附录4.6: 禁止性道德规范客观程度测量第140-142页
    附录五第142-146页
        附录5.1: 研究2a材料测评问题第142页
        附录5.2: 研究2a材料测评结果第142-146页
    附录六第146-149页
        附录6.1: 研究2b决策情境第146-147页
        附录6.2: 研究2b材料启动操纵第147-148页
        附录6.3: 描述性道德规范客观程度测量第148-149页
    附录七第149-151页
    附录八第151-154页
        附录8.1: 研究三情境操纵第151页
        附录8.2: 道义论-功利主义倾向测量第151-152页
        附录8.3: 道德认同量表第152-154页
    附录九第154-160页
        附录9.1: 研究四情境启动第154-155页
        附录9.2: 角色扮演任务第155-157页
        附录9.3: 心智感知量表第157-158页
        附录9.4: 工具化倾向量表第158-159页
        附录9.5: 安全担忧测量第159页
        附录9.6: 控制愿望测量第159-160页
    附录十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孝文化的影像传播与价值建构--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为例
下一篇: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善”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