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家庭、婚姻道德教育论文

中国孝文化的影像传播与价值建构--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4页
        一 选题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三 研究目的第13-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一 关于孝文化的影像传播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二 关于“寻找最美”系列公益活动的研究第15-17页
        三 文献综述分析第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伦理内涵及传播变迁第20-33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伦理内涵第20-23页
        一 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道德伦理的基础第20-22页
        二 孝与礼的关系—孝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第22-23页
        三 家国一体,移孝作忠—孝是政治伦理精神的基础第23页
    第二节 孝文化的传播变迁第23-29页
        一 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第23-24页
        二 文以载道、图文并茂第24-26页
        三 戏剧、影像传播第26-29页
    第三节 最美系列与最美孝心少年第29-33页
        一 “最美”的出现与“寻找最美”系列大型公益活动第29-30页
        二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第30-31页
        三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社会影响第31-33页
第二章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影像化传播第33-48页
    第一节 凝练优美的影像语言表达第33-37页
        一 表意修辞的画面语言第33-35页
        二 匠心独运的蒙太奇手法第35-36页
        三 真实生动的细节捕捉第36-37页
    第二节 情感化纪实化的叙事风格第37-40页
        一 平和温情的故事讲述第38页
        二 质朴深情的人物对白第38-39页
        三 情浓意实的事件呈现第39-40页
    第三节 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第40-48页
        一 凸显乐观向上的坚强性格第41-42页
        二 聚焦勇当重担的责任品格第42-44页
        三 彰显报本反始的仁爱之心第44-48页
第三章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仪式化传播第48-63页
    第一节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典礼的仪式结构第48-50页
        一 仪式化的开场铺垫第49页
        二 仪式化的孝行展演第49页
        三 仪式化的加冕典礼第49-50页
    第二节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典礼的仪式空间第50-54页
        一 充满童趣的舞台设计第50-52页
        二 营造温暖氛围的灯光第52-53页
        三 凸显希望明快的色彩第53-54页
    第三节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典礼的仪式符号第54-60页
        一 语言符号—主持词、颁奖词第54-56页
        二 音乐符号—歌曲、舞蹈与舞台剧等第56-59页
        三 物化符号—奖杯的表彰作用第59-60页
    第四节 “最美孝心少年”的仪式互动第60-63页
        一 与孝心少年的仪式互动第60-61页
        二 与现场观众的仪式互动第61-63页
第四章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价值建构第63-73页
    第一节 德育价值的建构第63-66页
        一 表彰孝行—最美孝心少年的榜样示范力量第63-64页
        二 孝为德之本—最美孝心少年的道德教育作用第64-65页
        三 寓教于乐—最美孝心少年的创新教育方式第65-66页
    第二节 情感价值的建构第66-69页
        一 家庭伦理情感建构第66-67页
        二 社会道德情感建构第67-69页
    第三节 激励价值的建构第69-73页
        一 激励观众信念,建立对孝道的认同第69-70页
        二 激励观众行为,启发对孝道的践行第70页
        三 激励社会公益,实现益呼百应第70-73页
结语:“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局限与提升策略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个人简介第77-78页
附录:各界最美孝心少年获奖者及颁奖嘉宾第78-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义利观研究
下一篇:人们对自主机器道德决策期望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