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骗取贷款罪法律适用的原则 | 第11-16页 |
第一节 依法加强法益保护,保障金融安全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充分尊重契约自由,保持刑法谦抑 | 第13-15页 |
第三节 以罪刑法定为前提,进行实质解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骗取贷款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分析 | 第16-31页 |
第一节 骗取贷款罪的危害行为——“骗”的认定 | 第16-19页 |
一、欺骗手段 | 第16-17页 |
二、欺骗程度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骗取贷款罪的行为对象——“金融机构”的认定 | 第19-23页 |
一、“新型金融机构”地位之争 | 第19-21页 |
二、典型新型金融机构的性质认定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危害后果——“重大损失及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 第23-27页 |
一、“重大损失”的认定 | 第23-25页 |
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 第25-27页 |
第四节 骗取贷款罪的因果关系——“骗”与“取”的关系 | 第27-28页 |
第五节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要件 | 第28-31页 |
一、骗取贷款罪的罪过形态 | 第28-29页 |
二、骗取贷款罪中的主观目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金融创新下骗取贷款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解决 | 第31-38页 |
第一节 骗取保理融资的性质认定 | 第31-33页 |
第二节 骗取新型信用卡业务资金的性质认定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骗取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进而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性质认定 | 第34-3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