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用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odonis QZ-4发酵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7页
   ·褐藻胶多糖的生物学活性研究第12-14页
     ·褐藻胶多糖的来源和结构第12-13页
     ·褐藻胶多糖的性质和基本用途第13页
     ·褐藻胶多糖生物生理活性第13-14页
   ·褐藻胶低聚糖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第14-18页
     ·褐藻胶低聚糖的生物学活性第14页
     ·褐藻胶低聚糖制备技术第14-15页
     ·寡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第15-16页
     ·寡糖的结构分析技术第16-17页
     ·褐藻胶寡糖的植物生理功能研究第17-18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进展第18-25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类第18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来源第18-22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作用机制第22-23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底物专一性第23页
     ·酶活力测定方法第23-24页
     ·褐藻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研究第24页
     ·褐藻胶裂解酶的构—效关系研究第24-25页
   ·选题依据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第25-27页
     ·选题依据第25页
     ·预期目标第25-26页
     ·研究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褐藻胶裂解酶生产菌的选育第27-39页
   ·引言第27-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材料第28页
     ·培养基第28-29页
     ·培养方法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31-32页
   ·结果和讨论第32-38页
     ·酶活测定方法比较第32-33页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株的筛选第33-36页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QZ-4的菌种鉴定结果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第39-62页
   ·引言第39-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材料第40页
     ·培养基第40页
     ·培养方法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3页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60页
     ·产酶培养基组分的初步研究第43-50页
     ·发酵培养基不同组分对褐藻胶裂解酶生产的影响第50-54页
     ·发酵条件初探第54-57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57-59页
     ·优化后发酵过程分析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第四章 10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第62-72页
   ·引言第62页
   ·材料和方法第62-66页
     ·材料第62-63页
     ·培养基第63页
     ·培养方法第63页
     ·分析方法第63页
     ·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0页
     ·褐藻胶裂解酶分批发酵过程生长和代谢特性分析第66-67页
     ·褐藻胶裂解酶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7-70页
   ·结论第70-72页
第五章 褐藻胶裂解酶的纯化、酶学性质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第72-88页
   ·引言第72-73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材料第73页
     ·培养基第73页
     ·培养方法第73页
     ·分析方法第73-74页
     ·酶的分离纯化第74-75页
     ·酶学性质研究方法第75-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6页
     ·酶的纯化第76-83页
     ·基本酶学性质的研究第83-86页
   ·结论第86-88页
第六章 褐藻胶酶解产物对植物源食品种子萌发作用的影响第88-101页
   ·引言第88-89页
   ·材料与方法第89-93页
     ·材料第89页
     ·培养基第89页
     ·培养方法第89页
     ·分析方法第89页
     ·寡糖的制备第89-90页
     ·寡糖促种子萌发作用的实验第90-92页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92-93页
   ·结果与讨论第93-98页
     ·酶解寡糖的制备第93-95页
     ·酶解寡糖促种子萌发作用的研究第95-98页
   ·结论第98-10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4页
   ·总结第101-102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02-103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历第1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子精华水的成分分析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红外光谱的离子液体溶液微观结构与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