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RP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页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RPC梁柱节点设计及有限元模型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RPC梁柱节点构件参数第20-22页
    2.3 Open SEES有限元模型第22-23页
        2.3.1 梁柱节点单元模型第22页
        2.3.2 梁柱单元模型第22页
        2.3.3 RPC本构模型第22-23页
        2.3.4 钢筋本构模型第23页
        2.3.5 钢筋滑移模型第23页
    2.4 RPC梁柱节点边界条件及加载第23-24页
    2.5 Open SEES模拟RP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合理性验证第24-31页
        2.5.1 位移-荷载滞回曲线验证第24-27页
        2.5.2 位移-荷载骨架曲线验证第27-29页
        2.5.3 合理性验证的结论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RPC梁柱节点参数分析第32-5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柱端轴压比第32-37页
        3.2.1 轴压比对RPC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第32-37页
    3.3 柱纵筋配筋率第37-42页
        3.3.1 柱纵筋配置第37-38页
        3.3.2 柱纵筋对RPC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第38-42页
    3.4 核心区配箍率第42-46页
        3.4.1 核心区箍筋配置第42页
        3.4.2 核心区箍筋对RPC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第42-46页
    3.5 梁纵筋配筋率第46-48页
        3.5.1 梁纵筋配置第46-47页
        3.5.2 梁纵筋对RPC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第47-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基于MCFT的 RPC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分析第50-5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修正斜压场理论第50-54页
        4.2.1 压力场理论第50页
        4.2.2 修正斜压场理论第50-51页
        4.2.3 修正斜压场理论简述第51-54页
    4.3 RPC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第54-56页
        4.3.1 RPC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公式第54-55页
        4.3.2 RPC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公式的验证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RPC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第58-66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RPC框架基本信息第58-59页
        5.2.1 RPC框架设计第58-59页
        5.2.2 RPC框架横向水平荷载的确定第59页
    5.3 Open SEES框架模型第59-60页
        5.3.1 RPC本构及钢筋模型第59-60页
        5.3.2 截面单元模型第60页
        5.3.3 梁柱单元模型第60页
    5.4 RPC框架性能点的求解第60-62页
        5.4.1 性能点第60页
        5.4.2 性能点求解过程第60-62页
    5.5 RPC框架层间位移角第62-63页
    5.6 RC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第63-64页
        5.6.1 求解性能点第63-64页
        5.6.2 RC框架层间位移角第64页
    5.7 RPC框架及RC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的比较第64-65页
    5.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外骨骼的绿篱修剪机器人研制
下一篇:郑州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