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钛酸钡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介电材料概述第15-24页
        1.2.1 介电材料的极化原理第15-16页
        1.2.2 介电材料的性能参数第16-19页
        1.2.3 常用介电材料第19-24页
            1.2.3.1 陶瓷介电材料第19-21页
            1.2.3.2 聚合物介电材料第21-22页
            1.2.3.3 PVDF及其共聚物第22-24页
    1.3 聚合物复合介电材料的理论模型第24-26页
        1.3.1 Lichtenker模型第24页
        1.3.2 Maxwell-Garnen模型第24-25页
        1.3.3 Bruggeman自洽有效介质近似模型第25页
        1.3.4 渗流模型第25-26页
    1.4 聚合物复合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6-40页
        1.4.1 陶瓷填料及设计改进第27-31页
        1.4.2 导电填料及设计改进第31-33页
        1.4.3 混合填料与设计第33-35页
        1.4.4 其他填料与设计第35-39页
        1.4.5 多层膜结构设计第39-40页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40-43页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测试方法第43-47页
    2.1 实验原料试剂第43-44页
    2.2 表征测试方法第44-47页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4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4页
        2.2.3 X射线衍射第44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4页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44页
        2.2.6 热重分析第44页
        2.2.7 差示扫描量热法第44-45页
        2.2.8 介电性能测试第45页
        2.2.9 击穿场强测试第45页
        2.2.10 储能特性测试第45-47页
第三章 一维Ni@PDA@BT NWs的可控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第47-63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一维Ni@PDA@BT NWs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8-50页
        3.2.1 一维Ni@PDA@BT NWs的制备第48-49页
        3.2.2 Ni@PDA@BT NWs/P(VDF-HFP)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0页
        3.3.1 一维Ni@PDA@BT NWs的结构与形貌第50-52页
        3.3.2 Ni@PDA@BT NWs/P(VDF-HF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52-54页
        3.3.3 Ni@PDA@BT NWs/P(VDF-HFP)复合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第54-56页
        3.3.4 Ni@PDA@BT NWs/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56-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四章 卫星-核结构Fe_2O_3@BT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第63-75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卫星-核结构Fe_2O_3@BT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3-64页
        4.2.1 卫星-核结构Fe_2O_3@BT的制备第63-64页
        4.2.2 Fe_2O_3@BT/P(VDF-HFP)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3页
        4.3.1 卫星—核结构Fe_2O_3@BT的结构与形貌第64-67页
        4.3.2 Fe_2O_3@BT/P(VDF-HF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67-68页
        4.3.3 Fe_2O_3@BT/P(VDF-HFP)复合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第68-69页
        4.3.4 Fe_2O_3@BT/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69-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核-壳结构BT@Ag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第75-87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核-壳结构BT@Ag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5-76页
        5.2.1 核-壳结构BT@Ag的制备第75-76页
        5.2.2 BT@Ag/P(VDF-HFP)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5.3.1 核-壳结构BT@Ag的结构与形貌第76-78页
        5.3.2 BT@Ag/P(VDF-HF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78-80页
        5.3.3 BT@Ag/P(VDF-HFP)复合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第80-81页
        5.3.4 BT@Ag/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81-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P(VDF-HFP)基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87-99页
    6.1 引言第87-88页
    6.2 核-壳结构BT@PDA@PANI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8-89页
        6.2.1 核-壳结构BT@PDA@PANI的制备第88页
        6.2.2 BT@PDA@PANI/P(VDF-HFP)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8-89页
        6.2.3 P(VDF-HFP)基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6.3.1 核-壳结构BT@PDA@PANI的结构与形貌第89-91页
        6.3.2 BT@PDA@PANI/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91-93页
        6.3.3 BT/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第93-94页
        6.3.4 P(VDF-HFP)基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94-95页
        6.3.5 P(VDF-HFP)基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95-96页
        6.3.6 P(VDF-HFP)基BT-BT@PDA@PANI-BT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的储能特性第96-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9-103页
    7.1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7.2 展望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个人简历第121-12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状态的控制和应用
下一篇:基于碳纳米管改性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