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

冲绳海槽岩浆的演化过程及其俯冲组分特征:熔体包裹体指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弧后盆地岩浆活动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典型成熟弧后盆地海底岩石学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3 冲绳海槽海底岩石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4-26页
        1.4.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3 创新点第26页
    1.5 工作量统计第26-28页
第二章 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第28-34页
    2.1 熔体包裹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0页
        2.1.1 熔体包裹体成因第29-30页
        2.1.2 熔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第30页
    2.2 熔体包裹体的测试分析方法第30-34页
        2.2.1 熔体包裹体分析前的准备工作第30-32页
        2.2.2 熔体包裹体的测试方法第32-34页
第三章 冲绳海槽区域地质背景第34-42页
    3.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第34-35页
    3.2 地壳结构第35-37页
    3.3 构造特征第37-39页
        3.3.1 构造单元第37-38页
        3.3.2 构造演化第38-39页
    3.4 火山岩第39-42页
第四章 冲绳海槽火山岩样品的来源及分析方法第42-52页
    4.1 样品来源和前处理第42页
    4.2 样品分析方法第42-52页
        4.2.1 岩相学观察第42-43页
        4.2.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第43-44页
        4.2.3 熔体包裹体分析第44-52页
第五章 冲绳海槽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52-86页
    5.1 岩相学特征第52-55页
    5.2 地球化学特征第55-86页
        5.2.1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5-60页
        5.2.2 橄榄石常量元素特征第60-63页
        5.2.3 熔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第63-83页
        5.2.4 火山岩玻璃的地球化学特征第83-86页
第六章 冲绳海槽中部伊平屋脊岩浆的地幔源区类型和演化过程第86-98页
    6.1 伊平屋脊岩浆源区类型第86-89页
    6.2 富集源区特征第89-91页
    6.3 伊平屋脊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第91-96页
        6.3.1 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矿物结晶第91-93页
        6.3.2 中酸性火山岩的演化特征第93-96页
    6.4 小结第96-98页
第七章 熔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对冲绳海槽火山岩岩浆源区特征和岩石成因的指示第98-112页
    7.1 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第98-103页
    7.2 玄武质岩浆源区的组成特征第103-107页
        7.2.1 橄榄石斑晶与地幔捕掳晶第103-104页
        7.2.2 辉石岩源区与橄榄岩源区第104-107页
    7.3 对火山岩成因的指示第107-110页
        7.3.1 对玄武岩成因的指示第107页
        7.3.2 对粗安岩成因的指示第107-110页
    7.4 小结第110-112页
第八章 熔体包裹体对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岩浆源区俯冲沉积组分贡献的指示及对比第112-122页
    8.1 俯冲作用对岩浆源区的影响第112-119页
        8.1.1 俯冲沉积组分贡献第113-115页
        8.1.2 岩浆源区俯冲组分差异性特征第115-119页
    8.2 构造作用对俯冲组分的差异性影响第119-121页
    8.3 小结第121-122页
第九章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南部孢粉分布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4万年来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的指示
下一篇:一个新的混合型大气—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及对ENSO调制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