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1.1 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及其模拟和预测的不确定性 | 第20-22页 |
1.1.2 热带太平洋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1.1.3 多尺度多圈层过程对ENSO的调制影响 | 第2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3-32页 |
1.2.1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太阳辐射在上层海洋中传输的影响 | 第23-25页 |
1.2.2 大尺度海洋叶绿素变率对热带太平洋物理过程的影响 | 第25-28页 |
1.2.3 中小尺度生态过程及其对物理过程的可能影响 | 第28-30页 |
1.2.4 淡水通量过程对ENSO的影响,及其与生态过程对ENSO的联合调制 | 第30-31页 |
1.2.5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的发展 | 第31-32页 |
1.3 关键科学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数值模式、数据和分析方法 | 第34-48页 |
2.1 一个新的混合型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 | 第34-42页 |
2.1.1 大气风应力和淡水通量统计模式 | 第36-39页 |
2.1.2 海洋环流模式(OGCM) | 第39-40页 |
2.1.3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 | 第40-41页 |
2.1.4 海洋物理模式与生物地球化学模式间的耦合 | 第41-42页 |
2.2 观测和再分析数据简介 | 第42-44页 |
2.2.1 SST数据 | 第42-43页 |
2.2.2 海洋水色卫星数据 | 第43页 |
2.2.3 混合层深度数据 | 第43页 |
2.2.4 短波辐射再分析资料数据 | 第43-44页 |
2.2.5 淡水通量资料数据 | 第44页 |
2.2.6 风场数据 | 第4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44-48页 |
2.3.1 海洋生物加热效应的诊断分析 | 第44-46页 |
2.3.2 滤波方法 | 第46页 |
2.3.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叶绿素的年际变率对ENSO调制的影响:观测分析 | 第48-78页 |
3.1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3.2 ENSO循环过程中海洋叶绿素及其加热效应的时空结构 | 第49-58页 |
3.2.1 SST和 Chl的年际变率 | 第50-53页 |
3.2.2 H_m和 H_p的年际变率 | 第53-58页 |
3.3 生物过程引起的加热项的年际变率 | 第58-64页 |
3.3.1 Q_(pen)的调制效应 | 第59-60页 |
3.3.2 Q_(abs)和 R_(sr)的调制效应 | 第60-64页 |
3.4 H_p年际变率对各加热项的影响 | 第64-66页 |
3.5 OBH反馈过程对SST的调制机制 | 第66-67页 |
3.6 小结和讨论 | 第67-70页 |
本章附录:观测的平均态和季节变率 | 第70-78页 |
第四章 叶绿素的年际变率对ENSO调制的影响:海洋模式模拟 | 第78-100页 |
4.1 试验设计 | 第78-79页 |
4.2 .Chl年际变率试验(控制试验) | 第79-92页 |
4.2.1 模拟结果验证 | 第79-80页 |
4.2.2 平均态模拟 | 第80-82页 |
4.2.3 年际变率模拟 | 第82-85页 |
4.2.4 H_p的年际变率对OBH各项的调制效应 | 第85-91页 |
4.2.5 由OBH引发的负反馈过程 | 第91-92页 |
4.3 给定气候态Chl场的模拟试验 | 第92-97页 |
4.4 小结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叶绿素的年际变率对ENSO调制的影响:海气耦合模式模拟 | 第100-124页 |
5.1 试验设计 | 第100-101页 |
5.2 控制试验模拟结果 | 第101-117页 |
5.2.1 控制试验中模拟的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场 | 第101-107页 |
5.2.2 大气风场,SST和 Chl之间的关系 | 第107页 |
5.2.3 生物地球物理对气候系统影响的机制 | 第107-114页 |
5.2.4 回归分析 | 第114-117页 |
5.3 一个证实OBH负反馈的敏感性试验 | 第117-118页 |
5.4 讨论和比较 | 第118-121页 |
5.5 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热带不稳定波引起的叶绿素加热效应:海洋模式模拟 | 第124-148页 |
6.1 引言 | 第124-125页 |
6.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125-126页 |
6.2.1 试验设计 | 第125页 |
6.2.2 观测数据 | 第125-126页 |
6.3 控制试验中TIWs引发的生态过程的响应 | 第126-133页 |
6.3.1 模式验证 | 第126-128页 |
6.3.2 TIWs引起的SST和生物场扰动 | 第128-133页 |
6.4 控制试验中Chl_(TIW)对短波辐射分配的影响的诊断分析 | 第133-137页 |
6.4.1 诊断分析方法 | 第134-136页 |
6.4.2 Chl_(TIW)对 Q_(pen)和 R_(sr)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6.5 TIWs尺度的Chl(Chl_(TIW))对海洋的影响:敏感性试验 | 第137-144页 |
6.5.1 Chl_(TIW)对中小尺度过程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6.5.2 Chl_(TIW)对大尺度过程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6.5.3 EKE分析 | 第141-144页 |
6.6 小结和讨论 | 第144-148页 |
第七章 热带不稳定波引发的叶绿素加热效应对ENSO的正反馈:耦合模式模拟 | 第148-166页 |
7.1 引言 | 第148-149页 |
7.2 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 | 第149-150页 |
7.2.1 分析方法 | 第149-150页 |
7.2.2 试验设计 | 第150页 |
7.3 结果分析 | 第150-164页 |
7.3.1 控制试验 | 第150页 |
7.3.2 滤波试验:Chl_(TIW)效应对ENSO的影响 | 第150-155页 |
7.3.3 过程分析Ⅰ:Chl_(TIW)对 TIWs的减弱效应 | 第155-161页 |
7.3.4 过程分析Ⅱ:Chl_(TIW)效应对经向热量输送(HFC)的影响 | 第161-164页 |
7.4 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八章 热带太平洋淡水通量和海洋叶绿素产生的非线性反馈 | 第166-190页 |
8.1 引言 | 第166-168页 |
8.2 模式配置和试验设计 | 第168-171页 |
8.2.1 模式配置 | 第168-169页 |
8.2.2 试验设计 | 第169页 |
8.2.3 观测和再分析数据 | 第169-171页 |
8.3 模拟结果 | 第171-188页 |
8.3.1 ENSO的调制效应 | 第175-177页 |
8.3.2 OBH反馈效应 | 第177-182页 |
8.3.3 淡水通量的强迫效应 | 第182-183页 |
8.3.4 联合调制效应 | 第183-185页 |
8.3.5 洞悉ENSO的调制效应 | 第185-188页 |
8.4 小结与讨论 | 第188-190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90-196页 |
9.1 全文总结 | 第190-192页 |
9.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93页 |
9.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93-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14页 |
致谢 | 第214-21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6-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