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PB2蛋白E627K的分子机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流感病毒vRNP研究概况第9-10页
    1.2 H7N9流感病毒的进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第10-12页
    1.3 流感病毒跨种传播限制因子第12-16页
        1.3.1 病毒因子第12-13页
        1.3.2 宿主因子第13-16页
第二章 材料方法第16-20页
    2.1 细胞及病毒第16页
    2.2 实验所用主要材料第16-17页
    2.3 质粒构建第17页
    2.4 H9N2及H7N9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传代第17页
    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17-18页
    2.6 GST pull down实验第18页
    2.7 siRNA干扰及细胞活性检测第18页
    2.8 敲除细胞系构建第18页
    2.9 动物实验第18-19页
    2.10 高通量测序第19-20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0-46页
    3.1 不同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及小鼠体内复制过程中其PB2蛋白获得E627K突变的能力不同第20-21页
    3.2 PA基因是导致H7N9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迅速获得PB2蛋白E627K突变的关键基因第21-24页
    3.3 PA基因造成的低聚合酶活性是H7N9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获得E627K突变的内在驱动力第24-26页
    3.4 PA蛋白N端的四个氨基酸是介导H7N9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获得E627K突变的关键位点第26-34页
    3.5 H7N9 PA蛋白N端的替换或点突变可以提高病毒的转录及复制水平第34-35页
    3.6 H7N9 PA蛋白决定了H7N9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对huANP32A蛋白表达水平的敏感性第35-41页
    3.7 利用Anp32a敲除小鼠评价ANP32A蛋白敲除后对H7N9流感病毒哺乳动物适应性及致病性的影响第41-46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46-4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历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兴趣和内容重要性学习的视频摘要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散射测量的光学元件表面质量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