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用户兴趣和内容重要性学习的视频摘要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9-2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6-30页
2 视频摘要概述第30-52页
    2.1 视频数据结构简述第30-32页
    2.2 视频摘要简述第32页
    2.3 视频摘要技术概述第32-45页
        2.3.1 基于结构化视频的视频摘要技术第33-37页
        2.3.2 监控视频摘要技术第37-39页
        2.3.3 基于用户视频或第一人称视角视频的视频摘要技术第39-45页
    2.4 视频摘要常用数据集第45-48页
    2.5 视频摘要技术评估方法第48-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3 基于感知互信息与内容聚类的视频分割方法第52-62页
    3.1 面向结构化视频的镜头边界检测方法介绍第52-55页
    3.2 基于感知哈希互信息的视频分割方法第55-58页
    3.3 基于聚类的用户视频分割方法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 基于稀疏选择和聚类的关键帧提取方法第62-78页
    4.1 视频稀疏选择第63-67页
        4.1.1 视频帧特征提取第63-65页
        4.1.2 基于稀疏选择的候选关键帧提取算法第65-67页
    4.2 基于互信息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第67-69页
        4.2.1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聚类算法第68页
        4.2.2 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第68-69页
    4.3 关键帧提取第69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76页
        4.4.1 实验数据集和对比算法介绍第69-70页
        4.4.2 算法结果比较和分析第70-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基于内容重要性特征的视频摘要方法第78-104页
    5.1 重要性特征第79-85页
        5.1.1 图像难忘指数第79-80页
        5.1.2 图像信息熵第80-82页
        5.1.3 视频捕捉点第82-85页
        5.1.4 基于光流的运动信息第85页
    5.2 基于难忘指数和信息熵的关键帧提取方法第85-94页
        5.2.1 难忘指数在关键帧提取中的作用第85-87页
        5.2.2 信息熵在关键帧提取中的作用第87-88页
        5.2.3 关键帧提取第88页
        5.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4页
    5.3 基于难忘指数、视频捕捉点和运动信息的动态用户视频摘要方法第94-101页
        5.3.1 难忘指数在用户视频摘要中的作用第94-95页
        5.3.2 片段重要性计算第95-96页
        5.3.3 视频摘要生成第96页
        5.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6 基于Web图像先验和深度排序的动态视频摘要方法第104-120页
    6.1 用于视频摘要生成的大型Flickr图像数据集第106-107页
    6.2 深度排序模型第107-111页
        6.2.1 Pairwise深度排序模型第107-109页
        6.2.2 改进的triplet深度排序模型第109-111页
    6.3 视频摘要生成框架第111-112页
    6.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112-118页
        6.4.1 实验数据集和对比算法第112-113页
        6.4.2 算法实现和评估细节第113-114页
        6.4.3 算法结果比较和分析第114-118页
    6.5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7 紧凑而丰富的关键帧生成方法第120-142页
    7.1 关键帧生成框架第121-131页
        7.1.1 运动对象检测第122-125页
        7.1.2 基于全局对比度的重要性排序第125-126页
        7.1.3 基于对象的能量最小化选择第126-128页
        7.1.4 能量最小化第128-130页
        7.1.5 基于KNN抠图的拼接第130-131页
    7.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1-139页
        7.2.1 定性分析第131-137页
        7.2.2 定量分析第137-138页
        7.2.3 实验评估第138-139页
    7.3 本章小结第139-142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42-146页
    8.1 研究总结第142-145页
    8.2 研究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正交配置的最优控制问题数值方法研究
下一篇: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PB2蛋白E627K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