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常用符号说明~(**) | 第12-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4页 |
1.1 前言 | 第18-19页 |
1.2 本论文的研究体系 | 第19-25页 |
1.2.1 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 | 第19-21页 |
1.2.2 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 | 第21-24页 |
1.2.3 烯烃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 | 第24-25页 |
1.3 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表征方法 | 第25-32页 |
1.3.1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26-27页 |
1.3.2 显微镜法 | 第27-28页 |
1.3.3 小角X射线散射法 | 第28-29页 |
1.3.4 流变学方法 | 第29-32页 |
1.4 流场对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32-35页 |
1.4.1 流场对微相转变的影响 | 第32-33页 |
1.4.2 流场对微相结构的影响 | 第33-35页 |
1.5 高分子流动诱导结晶 | 第35-41页 |
1.5.1 流动诱导结晶理论 | 第35-39页 |
1.5.2 流场条件对流动诱导结晶的影响 | 第39-40页 |
1.5.3 分子结构对流动诱导结晶的影响 | 第40-41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41-44页 |
1.6.1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41-43页 |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第二章 烯烃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行为的非线性流变表征新方法 | 第44-81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2.2.2 大振幅振荡剪切测试 | 第46-47页 |
2.2.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4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73页 |
2.3.1 傅立叶变换流变学 | 第47-52页 |
2.3.2 时间-温度叠加 | 第52-56页 |
2.3.3 分子量的影响 | 第56-59页 |
2.3.4 硬段含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2.3.5 均相熔体的理论模型 | 第62-67页 |
2.3.6 非均相熔体的理论模型 | 第67-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2A.Giesekus模型的渐近分析 | 第74-76页 |
2B.乳液模型的渐近分析 | 第76-81页 |
第三章 流场对烯烃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过程的加速效应 | 第81-100页 |
3.1 引言 | 第81-8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82页 |
3.2.2 阶跃剪切测试 | 第82-8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8页 |
3.3.1 时间-温度叠加与时间-应变可分离性 | 第83-87页 |
3.3.2 松弛模量的分解 | 第87-92页 |
3.3.3 分子链衰减函数与相区衰减函数 | 第92-93页 |
3.3.4 应变加速微相分离 | 第93-9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烯烃嵌段共聚物静态结晶行为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 第100-117页 |
4.1 引言 | 第100-10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1-10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101页 |
4.2.2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101页 |
4.2.3 拉曼光谱测试 | 第101-10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5页 |
4.3.1 烯烃嵌段共聚物热性能 | 第102-104页 |
4.3.2 烯烃嵌段共聚物拉曼光谱图 | 第104-106页 |
4.3.3 拉曼光谱三相分析 | 第106-111页 |
4.3.4 烯烃嵌段共聚物结晶与熔融过程 | 第111-11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烯烃嵌段共聚物剪切诱导结晶行为研究 | 第117-140页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8-119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118页 |
5.2.2 拉曼光谱测试 | 第118页 |
5.2.3 流变测试 | 第118-11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38页 |
5.3.1 剪切对熔体分子链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5.3.2 剪切诱导结晶过程动态模量变化 | 第121-126页 |
5.3.3 聚合物结晶悬浮体理论 | 第126-128页 |
5.3.4 结晶动态模量叠加主曲线 | 第128-130页 |
5.3.5 微相分离对剪切诱导结晶的影响 | 第130-13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5-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