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

知识体视角的新工科演化路径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现实背景第14-16页
        1.1.2 理论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问题和思路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9页
        1.3.2 案例分析法第19页
        1.3.3 访谈调研法第19页
        1.3.4 比较分析法第19-20页
    1.4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4.1 理论意义第20页
        1.4.2 实践意义第20-22页
2 文献综述第22-36页
    2.1 新工科的提出及发展第22-27页
        2.1.1 新工科的内涵第22-23页
        2.1.2 新工科的实践探讨第23-24页
        2.1.3 新工科的知识内核第24-26页
        2.1.4 新工科的类型第26-27页
    2.2 知识体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第27-30页
        2.2.1 知识体的概念第27-28页
        2.2.2 知识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0页
    2.3 工程学科知识体第30-33页
        2.3.1 工程学科知识体的概念第30-31页
        2.3.2 工程学科知识体的演化模式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3 典型工程学科知识体报告的文本分析第36-54页
    3.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第36-37页
        3.1.1 样本选择第36-37页
        3.1.2 研究方法第37页
    3.2 土木工程知识体第37-42页
        3.2.1 CEBOK 2004第38-39页
        3.2.2 CEBOK 2008第39-41页
        3.2.3 分析与总结第41-42页
    3.3 环境工程知识体第42-46页
        3.3.1 EnvEBOK 2009第43-45页
        3.3.2 分析与总结第45-46页
    3.4 软件工程知识体第46-51页
        3.4.1 SWEBOK 2004第47-49页
        3.4.2 SWEBOK V3第49-51页
        3.4.3 分析与总结第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4页
4 国内典型工程学科的实证研究第54-90页
    4.1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第54-58页
        4.1.1 样本选择第54-55页
        4.1.2 研究方法第55-56页
        4.1.3 访谈实证第56-58页
    4.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案例研究第58-71页
        4.2.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第58-59页
        4.2.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第59-69页
        4.2.3 分析与讨论第69-71页
    4.3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案例研究第71-76页
        4.3.1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第71页
        4.3.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第71-75页
        4.3.3 分析与讨论第75-76页
    4.4 浙江大学软件工程案例研究第76-86页
        4.4.1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第76-77页
        4.4.2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第77-82页
        4.4.3 分析与讨论第82-86页
    4.5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案例研究第86-88页
        4.5.1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第86-87页
        4.5.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第87-88页
        4.5.3 分析与讨论第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新工科路径分析与政策建议第90-100页
    5.1 新型工科演化路径第91-94页
        5.1.1 知识体的演化路径第91-92页
        5.1.2 针对新型工科的发展建议第92-94页
    5.2 新生工科演化路径第94-98页
        5.2.1 知识体的演化路径第94-96页
        5.2.2 针对新生工科的发展建议第96-98页
    5.3 其他相关建议第98-10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6.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101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2页
附录1第112-11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Spar FPSO平台储油舱油水界面晃荡及传质传热特性研究
下一篇:烯烃嵌段共聚物非线性流变行为与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