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宋代詠史组诗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緒論篇第16-62页
 本篇旨趣第16-18页
 第一章 本文旨趣第18-32页
  第一節 引言第18-20页
  第二節 詠史述義第20-22页
  第三節 已有研究回顧第22-28页
  第四節 本文研究構想第28-32页
 第二章 宋前及宋代詠史詩發展綜述第32-62页
  第一節 宋前詠史詩發展第32-37页
  第二節 宋代詠史詩發展概貌第37-48页
  第三節 宋代詠史組詩概觀第48-62页
思想篇第62-236页
 本篇旨趣第62-66页
 第一章 宋代政治與詠史組詩第66-88页
  第一節 重視經史,以古鑒今第67-71页
  第二節 重視人才,不次提拔第71-73页
  第三節 重視史學之鑒戒作用第73-77页
  第四節 詠史組詩創作與宋代政治的相輔相成關係第77-88页
 第二章 史官文化與詠史組詩第88-104页
  第一節 宋前史學第88-90页
  第二節 宋代史學第90-92页
  第三節 歷史知識普及第92-94页
  第四節 詠史組詩創作反映的史官文化因素第94-104页
 第三章 宋代科舉教育與詠史組詩第104-120页
  第一節 科舉考試內容第104-106页
  第二節 史學在科舉考試中的地位第106-113页
  第三節 科舉視野下的歷史教育第113-120页
 第四章 宋代蒙學與詠史組詩第120-140页
  第一節 宋前蒙學的內容和目標第120-122页
  第二節 宋代蒙學教材第122-127页
  第三節 詠史組詩與訓蒙之關係第127-140页
 第五章 宋代學術思想與詠史組詩第140-162页
  第一節 儒釋道三教之關係第141-145页
  第二節 理學與詠史組詩創作第145-150页
  第三節 經學與詠史組詩創作第150-157页
  第四節 三教合一在詠史組詩創作中的體現第157-162页
 第六章 宋代方誌與詠史組詩第162-184页
  第一節 宋前方誌第163-164页
  第二節 宋代方誌第164-169页
  第三節 方誌與詠史詩第169-184页
 第七章 宋代孝文化與詠史組詩第184-204页
  第一節 孝文化的歷史變遷第184-190页
  第二節 孝文化與孝故事的吟詠第190-199页
  第三節 詠孝詩歌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價值第199-204页
 第八章 講史平話及歷史演義與詠史組詩第204-233页
  第一節 說話之起源第204-208页
  第二節 史官文化與講史小說第208-213页
  第三節 講史平話與詠史詩的密切關係第213-233页
 結語第233-236页
藝術篇第236-292页
 本篇旨趣第236-238页
 第一章 宋代詠史詩的藝術概貌第238-246页
 第二章 宋代詠史組詩的藝術特色第246-274页
  第一節 王十朋《詠史詩》的思想藝術第246-250页
  第二節 劉克莊《雜詠》的創作藝術第250-254页
  第三節 林同《孝詩》的思想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第254-263页
  第四節 鄭思肖《一百二十圖詩集》的思想藝術第263-268页
  第五節 陳普《詠史》的思想內容及體製特點第268-274页
 第三章 宋代史地雜詠藝術第274-290页
  第一節 唱歎有致,各顯神通第274-281页
  第二節 詩詠史地,詠古慨歎第281-284页
  第三節 考證古跡,薈萃人文第284-290页
 結語第290-292页
敘錄篇第292-372页
 本篇旨趣第292-294页
 第一章 存世的宋代詠史組詩與詠史詩集敘錄第294-342页
  第一節 詠史組詩與專集第294-323页
  第二節 史地雜詠專集第323-336页
  第三節 詠史宮詞組詩第336-338页
  第四節 詠經子組詩與專集第338-342页
 第二章 散佚的宋代詠史組詩與詠史詩集輯目敘錄第342-372页
  第一節 詠史組詩與專集第342-354页
  第二節 史地雜詠專集第354-372页
校證篇第372-708页
 本篇旨趣第372-374页
 第一章 夏竦《奉和禦制讀十七史詩》校證第374-384页
 第二章 宋高宗《李龍眠畫宣聖及七十二弟子像贊》校證第384-406页
 第三章 張九成《論語絕句》校證第406-424页
 第四章 王十朋《詠史詩》校證第424-454页
 第五章 方昕《集事詩鑒》校證第454-468页
 第六章 劉克莊《雜詠》校證第468-506页
 第七章 林同《孝詩》校證第506-578页
 第八章 陳普《詠史》校證第578-628页
 第九章 陳普《四書絕句》校證第628-682页
 第十章 鄭思肖《一百二十圖詩集》校證第682-708页
附錄第708-744页
 宋代詠史詩人及其詠史作品量化一覽表第708-744页
參考文獻第744-754页
後記第754-756页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第756页

论文共7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
下一篇:《汉书》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