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阿特拉津降解菌LY-1和LY-2的降解特性及土壤修复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0页
    1.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及施用情况第12-13页
        1.1.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第12-13页
        1.1.2 阿特拉津的施用情况第13页
    1.2 阿特拉津在环境中的残留第13-14页
        1.2.1 阿特拉津在水体中的残留第13页
        1.2.2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残留第13-14页
        1.2.3 阿特拉津在大气中的残留第14页
    1.3 阿特拉津残留的危害第14-15页
        1.3.1 阿特拉津对动植物的危害第14-15页
        1.3.2 阿特拉津对人类的危害第15页
    1.4 阿特拉津的微生物降解第15-17页
        1.4.1 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第15-16页
        1.4.2 影响降解微生物生长及降解的因素第16-17页
        1.4.3 阿特拉津的降解途径及降解基因第17页
    1.5 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趋势第17-18页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8-19页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页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6.3 技术路线第19页
    1.7 课题来源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9页
    2.1 实验土壤第20页
    2.2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第20-21页
        2.2.1 试剂种类与公司第20页
        2.2.2 培养基与配制方法第20-21页
    2.3 仪器第21页
    2.4 阿特拉津和氰尿酸的提取及检测第21-22页
        2.4.1 阿特拉津的提取及检测第21页
        2.4.2 氰尿酸的提取及检测第21-22页
    2.5 阿特拉津降解菌LY-1和LY-2的分离第22页
    2.6 菌株LY-1和LY-2的鉴定第22-23页
        2.6.1 菌株LY-1和LY-2的形态特征第22页
        2.6.2 菌株LY-1和LY-2的生理生化鉴定第22页
        2.6.3 菌株LY-1和LY-2的16SrDNA鉴定及进化树构建第22-23页
    2.7 菌株LY-1和LY-2的生长及降解特性第23-25页
        2.7.1 菌株LY-1和LY-2降解基因的PCR检测第23-24页
        2.7.2 菌株LY-1和LY-2生长及降解特性的研究第24-25页
    2.8 环境因素对菌株LY-1和LY-2生长及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第25-27页
        2.8.1 底物浓度的影响第25页
        2.8.2 温度的影响第25-26页
        2.8.3 pH的影响第26页
        2.8.4 碳源的影响第26-27页
        2.8.5 外加氮源的影响第27页
    2.9 菌株LY-1和LY-2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第27-29页
        2.9.1 实验用污染土壤的制备第27页
        2.9.2 菌株LY-1和LY-2的土壤修复第27-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41页
    3.1 菌株LY-1和LY-2的分离第29页
    3.2 菌株LY-1和LY-2的鉴定第29-31页
        3.2.1 菌株LY-1和LY-2的生理生化鉴定第29-30页
        3.2.2 菌株LY-1和LY-2的16SrDNA鉴定及进化树构建第30-31页
    3.3 菌株LY-1和LY-2降解基因的PCR检测第31-32页
    3.4 菌株LY-1和LY-2生长及降解特性的研究第32-36页
        3.4.1 菌株LY-1和LY-2的菌落数与OD600值的关系第32-33页
        3.4.2 菌株LY-1和LY-2生长及降解特性的研究第33-36页
    3.5 环境因素对菌株LY-1和LY-2生长及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第36-39页
        3.5.1 底物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5.2 温度的影响第37页
        3.5.3 pH的影响第37-38页
        3.5.4 碳源的影响第38页
        3.5.5 外加氮源的影响第38-39页
    3.6 菌株LY-1和LY-2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第39-41页
4 讨论第41-43页
    4.1 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及降解特性第41页
    4.2 菌株降解阿特拉津的途径第41页
    4.3 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4.4 菌株的土壤修复能力第42-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H4169高温动态本构模型与高速冲击性能研究
下一篇:带扰流柱进气方式的缝形孔气膜冷却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