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共生关系对爪哇伪枝藻抗荒漠胁迫能力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生物结皮的概念第15-16页
    1.2 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第16-17页
        1.2.1 结皮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第16-17页
        1.2.2 结皮对维管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第17页
    1.3 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及机理第17-20页
    1.4 结皮蓝藻对荒漠逆境的适应第20-23页
        1.4.1 结皮蓝藻对干旱的适应第20-21页
        1.4.2 结皮蓝藻对温度的适应第21-22页
        1.4.3 结皮蓝藻对紫外辐射的适应第22-23页
    1.5 共生关系对藻类的影响第23-25页
        1.5.1 共生关系对绿藻抗胁迫能力的影响第23-24页
        1.5.2 共生关系对蓝藻适应荒漠胁迫的影响第24-25页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目的第25-26页
第二章 共生关系对爪哇伪枝藻抗高温胁迫的影响第26-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7-31页
        2.1.1 实验样品的采集第27-28页
        2.1.2 藻种的培养第28-29页
        2.1.3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4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2.1 样品的处理第31页
        2.2.2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第31-32页
        2.2.3 叶绿素a的测定第32页
        2.2.4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含量的测定第32页
        2.2.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2.2.6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2.7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2.8 数据的分析第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3.1 高温处理对fs和ss的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33-34页
        2.3.2 高温处理对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34-36页
        2.3.3 高温处理对fs和ss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6页
        2.3.4 高温处理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2.3.5 高温处理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2.4 讨论第38-40页
    2.5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共生关系对爪哇伪枝藻抗干旱胁迫的影响第42-53页
    3.1 实验材料第43页
        3.1.1 实验样品的采集第43页
        3.1.2 藻种的培养第43页
        3.1.3 实验试剂第43页
        3.1.4 实验仪器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样品的处理第43-44页
        3.2.2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第44页
        3.2.3 叶绿素a的测定第44页
        3.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44页
        3.2.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4页
        3.2.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量测定第44页
        3.2.7 ETR的测定第44-45页
        3.2.8 数据的分析第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3.3.1 干旱对fs和ss的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45-46页
        3.3.2 干旱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46页
        3.3.3 干旱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3.4 干旱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3.3.5 干旱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3.3.6 失水对fs和ss的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49-50页
        3.3.7 失水对ETR的影响第50页
    3.4 讨论第50-52页
    3.5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共生关系对爪哇伪枝藻抗UV-B胁迫的影响第53-64页
    4.1 实验材料第54页
        4.1.1 实验样品的采集第54页
        4.1.2 藻种的培养第54页
        4.1.3 实验试剂第54页
        4.1.4 实验仪器第54页
    4.2 实验方法第54-56页
        4.2.1 样品的处理第54-55页
        4.2.2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第55页
        4.2.3 叶绿素a的测定第55页
        4.2.4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含量的测定第55页
        4.2.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55页
        4.2.6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55页
        4.2.7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的测定第55页
        4.2.8 数据的分析第55-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4.3.1 UV-B辐射对fs和ss的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56页
        4.3.2 UV-B辐射对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56-58页
        4.3.3 UV-B辐射对fs和ss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4.3.4 UV-B辐射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4.3.5 UV-B辐射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60页
    4.4 讨论第60-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共生关系对爪哇伪枝藻抗高光强胁迫的影响第64-71页
    5.1 实验材料第65页
        5.1.1 实验样品的采集第65页
        5.1.2 藻种的培养第65页
    5.2 实验方法第65-66页
        5.2.1 样品的处理第65-66页
        5.2.2 快速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66页
        5.2.3 数据的分析第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69页
    5.4 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树莓根繁关键技术与组培快繁中抑菌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番茄PIN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抗逆相关基因筛选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