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1.1 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14页 |
1.3 生长素及其输出载体PIN基因 | 第14-18页 |
1.3.1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2 PIN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 VIGS技术及应用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5页 |
2.1 番茄P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1页 |
2.1.1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 番茄PIN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第21-2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 番茄PIN基因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4页 |
2.3.1 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2.3.2 材料处理 | 第24页 |
2.3.3 表达模式分析 | 第24页 |
2.4 番茄PIN基因沉默分析 | 第24-29页 |
2.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4.2 pTRV2-SlPIN1载体构建 | 第25-29页 |
2.5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29-31页 |
2.5.1 材料的准备 | 第29-30页 |
2.5.2 农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 第30页 |
2.5.3 阳性菌落的鉴定与保存 | 第30页 |
2.5.4 侵染菌液的准备 | 第30-31页 |
2.5.5 侵染注射 | 第31页 |
2.6 基因沉默植株侵染效果检测 | 第31-32页 |
2.6.1 观察沉默植株的表型 | 第31页 |
2.6.2 沉默植株目标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 第31页 |
2.6.3 内源ABA的测定 | 第31-32页 |
2.7 基因沉默植株耐旱性鉴定 | 第32-35页 |
2.7.1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2-34页 |
2.7.2 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SlPIN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4页 |
3.1 番茄P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41页 |
3.1.1 番茄PIN家族成员的鉴定 | 第35页 |
3.1.2 番茄PIN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预测 | 第35-37页 |
3.1.3 PIN家族基因进化树构建 | 第37-38页 |
3.1.4 番茄PIN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38-39页 |
3.1.5 SlPINs保守基序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 第39-41页 |
3.2 不同器官中番茄PIN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43页 |
3.2.1 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3.2.2 番茄PIN家族基因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3.3 番茄PIN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响应 | 第43-45页 |
3.3.1 高盐胁迫处理 | 第43-44页 |
3.3.2 低温胁迫处理 | 第44页 |
3.3.3 干旱胁迫处理 | 第44-45页 |
3.4 SlPIN1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45-49页 |
3.4.1 目标片段的扩增 | 第46页 |
3.4.2 质粒提取结果 | 第46-47页 |
3.4.3 重组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 第47页 |
3.4.4 重组质粒的的测序结果 | 第47-48页 |
3.4.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果 | 第48-49页 |
3.5 农杆菌侵染植株 | 第49-54页 |
3.5.1 VIGS沉默株系的观察 | 第49-50页 |
3.5.2 沉默植株ABA含量的测定 | 第50-52页 |
3.5.3 干旱胁迫下沉默植株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52-53页 |
3.5.4 干旱胁迫下SlPIN1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4.1 番茄PIN基因家族的鉴定 | 第54页 |
4.2 番茄PIN基因家族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54-55页 |
4.3 番茄PIN基因家族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55页 |
4.4 SlPIN1基因的功能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