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复杂网络抗毁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范围、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现状及规划 | 第18-25页 |
2.1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现状 | 第18-19页 |
2.2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规划 | 第19-22页 |
2.3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研究范围确定 | 第22-25页 |
第3章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构建及拓扑特性分析 | 第25-40页 |
3.1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3.1.1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3.1.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 | 第26-28页 |
3.2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模型构建 | 第28-34页 |
3.2.1 建模方法分析 | 第28-30页 |
3.2.2 拓扑模型构建 | 第30-34页 |
3.3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特性分析 | 第34-40页 |
3.3.1 度及度分布 | 第34-36页 |
3.3.2 平均路径长度 | 第36-37页 |
3.3.3 聚类系数 | 第37-38页 |
3.3.4 节点介数 | 第38-40页 |
第4章 级联失效下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仿真及分析 | 第40-62页 |
4.1 复杂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概述 | 第40-44页 |
4.1.1 负荷-容量模型 | 第41-43页 |
4.1.2 耦合映像格子模型 | 第43-44页 |
4.2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模型 | 第44-49页 |
4.2.1 级联失效过程描述 | 第44-46页 |
4.2.2 级联失效模型构建 | 第46-49页 |
4.3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测度 | 第49-50页 |
4.3.1 网络故障节点比 | 第49-50页 |
4.3.2 平均网络效率 | 第50页 |
4.4 攻击策略及级联失效仿真算法设计 | 第50-55页 |
4.4.1 攻击策略确定 | 第50-52页 |
4.4.2 随机攻击策略算法设计 | 第52-53页 |
4.4.3 基于节点度/介数的蓄意攻击策略算法设计 | 第53-55页 |
4.5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仿真分析 | 第55-60页 |
4.5.1 不同攻击策略下网络抗毁性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4.5.2 不同容忍参数下网络抗毁性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4.6 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优化策略 | 第60-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A | 第69-71页 |
附录 B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