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互联网+” | 第19页 |
2.1.2 “互联网+政务服务” | 第19页 |
2.1.3 基层政府 | 第19-20页 |
2.1.4 电子政务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网络政治学理论 | 第21页 |
2.2.3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成效、问题及SWOT分析 | 第23-38页 |
3.1 我国政府电子政务概况 | 第23-25页 |
3.1.1 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沿革 | 第23-24页 |
3.1.2 电子政务模式分类 | 第24页 |
3.1.3 “互联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4 我国电子政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 第25页 |
3.2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 | 第25-29页 |
3.2.1 简化业务流程 | 第25-26页 |
3.2.2 推动“放管服”改革 | 第26-27页 |
3.2.3 提高行政效率 | 第27-28页 |
3.2.4 增强权力监督 | 第28页 |
3.2.5 促进决策科学 | 第28-29页 |
3.3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 | 第29-33页 |
3.3.1 思想观念滞后 | 第29-30页 |
3.3.2 技术力量不足 | 第30页 |
3.3.3 定位方向不明确 | 第30-31页 |
3.3.4 资金保障匮乏 | 第31页 |
3.3.5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 第31页 |
3.3.6 系统功能不完善 | 第31-32页 |
3.3.7 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3.4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SWOT分析 | 第33-36页 |
3.4.1 优势因素 | 第33-34页 |
3.4.2 劣势因素 | 第34-35页 |
3.4.3 机会因素 | 第35-36页 |
3.4.4 威胁因素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济南市H区及D街道电子政务建设实例分析 | 第38-50页 |
4.1 济南市H区电子政务建设实例分析 | 第38-41页 |
4.1.1 H区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 第38-40页 |
4.1.2 部门业务系统应用情况 | 第40-41页 |
4.1.3 目前问题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第41页 |
4.2 济南市H区D街道电子政务建设实例分析 | 第41-49页 |
4.2.1 D街道概述 | 第41-42页 |
4.2.2 D街道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 第42-44页 |
4.2.3 D街道电子政务建设问卷调查分析 | 第44-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对策 | 第50-61页 |
5.1 国内外电子政务成功案例及启示 | 第50-53页 |
5.1.1 国内基层政府电子政务成功案例 | 第50-51页 |
5.1.2 国外电子政务成功案例 | 第51-52页 |
5.1.3 成功案例启示 | 第52页 |
5.1.4 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期许 | 第52-53页 |
5.2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第53-60页 |
5.2.1 科学合理有序,坚持科学原则 | 第54-55页 |
5.2.2 推动政府改革,公共精神为主导 | 第55-56页 |
5.2.3 培养政务文化,提高参与意识 | 第56-57页 |
5.2.4 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 第57-58页 |
5.2.5 健全保障机制,提供多方保障 | 第58-59页 |
5.2.6 加强宣传力度,发展电子政务 | 第59页 |
5.2.7 确保信息安全,提升服务水平 | 第59-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A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