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问题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第五节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第一节 认知偏差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一、认知偏差的研究起源及定义 | 第17页 |
二、认知偏差的主要类型 | 第17-19页 |
三、认知偏差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四、认知偏差的测量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风险感知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一、风险的含义研究 | 第21页 |
二、风险感知的含义研究 | 第21-22页 |
三、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四、风险感知的测量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行人违法过街行为文献综述 | 第24-31页 |
一、行人违法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7页 |
二、行人违法过街行为形成机理相关研究 | 第27-30页 |
三、闯红灯行为测量研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认知偏差影响闯红灯行为的风险决策研究设计 | 第31-48页 |
第一节 理论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 第31-37页 |
一、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框架 | 第31-33页 |
二、研究假设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各变量的操作化测量 | 第37-40页 |
一、各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 第38页 |
二、各变量的操作化测量 | 第38-40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初稿设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问卷预测 | 第41-47页 |
一、认知偏差、风险感知和闯红灯行为的项目分析 | 第42-43页 |
二、各变量效度分析 | 第43-44页 |
三、各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四、各变量信度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正式问卷构成与调查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正式分析与讨论 | 第48-59页 |
第一节 调研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信度检验 | 第50页 |
第三节 效度检验 | 第50-51页 |
第四节 相关分析 | 第51-54页 |
一、认知偏差及其各维度与闯红灯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二、认知偏差及其各维度与行人风险感知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3页 |
三、风险感知和闯红灯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五节 回归分析 | 第54-58页 |
一、认知偏差及其维度对闯红灯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二、认知偏差及其维度对风险感知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三、风险感知和闯红灯行为作用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四、风险感知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第六节 研究假设结果总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59-6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59-62页 |
一、认知偏差正向影响行人的闯红灯行为 | 第59-60页 |
二、认知偏差负向影响行人的风险感知 | 第60-61页 |
三、风险感知负向影响行人的闯红灯行为 | 第61页 |
四、行人风险感知水平在其认知偏差和闯红灯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第61页 |
五、理论发现:不确定情境中的认知偏差 | 第61-62页 |
第二节 行人产生认知偏差和闯红灯行为的原因探析 | 第62-66页 |
一、操作条件反射:代表性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 第62-63页 |
二、责任分散效应:认知遵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 第63页 |
三、模糊规避: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 第63-64页 |
四、损失厌恶:闯红灯行为决策产生的重要心理机制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实践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66-71页 |
第一节 实践建议 | 第66-69页 |
一、纠正行人认知偏差 | 第66-67页 |
二、提高闯红灯行为中的风险感知 | 第67-68页 |
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 | 第68-69页 |
四、注重对非深户籍人口的宣传和教育 | 第69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一、样本取样范围问题 | 第70页 |
二、变量的测量问题 | 第70页 |
三、研究的实践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