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环糊精超分子的吸附分离材料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环糊精概述第9-14页
        1.1.1 环糊精的结构第9-10页
        1.1.2 环糊精的固载第10-12页
        1.1.3 环糊精的改性第12-13页
        1.1.4 环糊精的应用第13-14页
    1.2 有机微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第14-16页
        1.2.1 有机微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第14-15页
        1.2.2 有机微污染物的常用处理手段第15-16页
    1.3 AIE概述第16-19页
        1.3.1 RIM(分子内运动的限制)机理第17-18页
        1.3.2 AIE现象的应用第18-19页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思路第19-21页
        1.4.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4.2 研究目的及思路第20-21页
第2章 磁性环糊精固载累托石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对1-萘酚的吸附第21-39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5页
        2.2.1 原料及设备第22-23页
        2.2.2 样品的制备第23页
        2.2.3 性能表征第23-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7页
        2.3.1 红外光谱(IR)分析第25-26页
        2.3.2 磁性分析第26-27页
        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7-28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28-30页
        2.3.5 热重(TG)分析第30-31页
        2.3.6 吸附动力学第31-33页
        2.3.7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33-34页
        2.3.8 等温吸附线第34-36页
        2.3.9 吸附剂Fe3O4-RECC-CD的再生第36-37页
    2.4 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一系列多孔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吸附第39-51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4页
        3.2.1 原料及设备第40页
        3.2.2 样品的制备第40-43页
        3.2.3 性能表征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1 红外光谱(IR)分析第44-45页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45-46页
        3.3.3 吸附前后紫外对比图分析第46-47页
        3.3.4 去除率对比图分析第47-49页
        3.3.5 混合吸附剂的再生第49页
    3.4 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新型三唑桥连AIE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点击制备及其应用探究第51-62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实验部分第52-58页
        4.2.1 原料及设备第52-53页
        4.2.2 样品的制备第53-57页
        4.2.3 实验测试方法第57-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0页
        4.3.1 TPE-4triazole-4CD分子的核磁表征第58页
        4.3.2 TPE-4triazole-4CD分子AIE特性的分析第58-59页
        4.3.3 TPE-4triazole-4CD与离子的作用分析第59-60页
    4.4 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全文结论第62-63页
        5.1.1 磁性环糊精固载累托石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对1-萘酚的吸附第62页
        5.1.2 一系列多孔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水体系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吸附第62-63页
        5.1.3 新型三唑桥连AIE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点击制备及其应用探究第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附录 化合物的核磁图第74-76页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料药2-[(二苯甲基)亚硫酰基]乙酰胺(莫达非尼)的改进合成
下一篇:双齿螯合型Z-选择性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