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符号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1 霉菌毒素简介 | 第15-16页 |
2 霉菌毒素法规 | 第16-17页 |
2.1 黄曲霉毒素 | 第16页 |
2.2 伏马菌素 | 第16-17页 |
2.3 玉米赤霉烯酮 | 第17页 |
2.4 单端孢霉烯 | 第17页 |
3 霉菌毒素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3.1 样品预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3.2 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3.3 免疫学方法 | 第20页 |
3.4 生物传感器 | 第20-21页 |
4 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21页 |
5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1-73页 |
第一章 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与筛选 | 第3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1.3.1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饲料原料中的毒素含量 | 第32-33页 |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饲料原料中的毒素含量 | 第33-34页 |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2.1 霉菌毒素含量高的饲料原料初筛 | 第34-36页 |
2.2 受污染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ELISA法检测 | 第36-37页 |
2.3 指定原料样品中霉菌毒素(ZEN、DON)含量测定 | 第37-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3.1 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 第39-41页 |
3.2 ELISA方法和HPLC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第二章 体外模拟环境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价 | 第47-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1.3.1 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吸附剂对饲料原料中天然毒素的吸附 | 第48-49页 |
1.3.2 模拟肠液环境下的吸附剂对ZEN的吸附 | 第49页 |
1.3.3 检测条件 | 第49-50页 |
1.3.4 标准曲线绘制与计算 | 第50页 |
1.4 吸附率结果计算 | 第50页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2.1 模拟胃肠道环境中吸附剂对饲料原料中天然ZEN的吸附效果 | 第50页 |
2.2 模拟胃肠道环境中吸附剂对饲料原料中天然DON的吸附效果 | 第50-53页 |
2.3 模拟肠液环境中吸附剂对ZEN的吸附效果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呕吐毒素对仔猪采食量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吸附剂的修复效果评价 | 第59-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59-60页 |
1.2 试验设计及饲粮 | 第60-61页 |
1.2.1 DON对仔猪采食量和肠道上皮形态的影响 | 第60页 |
1.2.2 吸附剂对DON损害修复效果评价 | 第60-61页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61页 |
1.3.1 生长性能测定 | 第61页 |
1.3.2 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观察 | 第61页 |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2.1 生长性能指标 | 第61-62页 |
2.2 DON和吸附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第62-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3.1 DON和吸附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 DON和吸附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第66-6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