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符号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1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 第15-17页 |
1.1 内毒素的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5页 |
1.2 内毒素对动物体的毒性 | 第15页 |
1.3 内毒素所致肝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肝损伤的研究 | 第17-19页 |
2.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肝损伤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肝损伤的实验检查指标 | 第18页 |
2.3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肝损伤反应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3 肝损伤与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 | 第19-21页 |
3.1 氧化应激与脂肪性肝病 | 第19-20页 |
3.2 氧化应激与药物性肝损伤 | 第20-21页 |
3.3 氧化应激与病毒性肝炎 | 第21页 |
3.4 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 | 第21页 |
4 细胞凋亡与肝损伤研究 | 第21-25页 |
4.1 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征 | 第21-22页 |
4.2 调控细胞凋亡的主要基因和蛋白概述 | 第22-23页 |
4.3 细胞凋亡途径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3页 |
第二章 LPS/AC联合致鸡肝细胞损伤模型最佳剂量的筛选及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作用的初步评价 | 第33-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 | 第37-41页 |
2.1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的肝细胞形态 | 第37-39页 |
2.2 LPS/AC联合致鸡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2.3 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作用的初步评价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LPS/AC诱导鸡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以及CAG保护和抗氧化作用 | 第45-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49页 |
2.1 LPS/AC对肝细胞中SOD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第47-48页 |
2.2 LPS/AC对肝细胞中GSH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第48页 |
2.3 LPS/AC对肝细胞中MDA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第48页 |
2.4 LPS/AC对肝细胞中ROS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第48页 |
2.5 LPS/AC对肝细胞中GSH-Px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四章 LPS/AC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机理及CAG的保护作用 | 第55-73页 |
1 村料与方法 | 第56-6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7-63页 |
2 结果 | 第63-69页 |
2.1 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63-64页 |
2.2 Caspase-3活性的测定 | 第64-65页 |
2.3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65-67页 |
2.4 caspase-3,caspase-9,bax,bcl-2,fas,cyt c 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67-68页 |
2.5 Caspase-3,caspase-9, bax,cyt c和bcl-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4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发表文章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