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菊花F1代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的遗传变异和分子标记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第11-15页
        1.1 生物膜系统与植物抗寒性第11-12页
        1.2 保护酶系统与植物抗寒性第12-14页
        1.3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抗寒性第14-15页
    2 植物抗寒性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第15-17页
    3 菊花耐寒性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3.1 菊花耐寒性鉴定与生理机制研究第17页
        3.2 菊花耐寒优异基因挖掘第17-18页
        3.3 菊花耐寒种质创新第18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1页
第二章 菊花F_1代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的遗传变异第21-2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1.1 试验材料第22页
        1.2 菊花半致死温度(LT_(50))的测定第22页
        1.3 菊花耐寒性的杂种优势分析第22-23页
        1.4 菊花耐寒性的主基因效应分析第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7页
        2.1 菊花F_1群体不同时期耐寒性的遗传特征第23-25页
        2.2 菊花F_1群体不同时期耐寒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第25-27页
    3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菊花F_1代舌状花的耐寒性及与盛花期的相关性第29-3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0-31页
        1.1 试验材料第30页
        1.2 菊花盛花期的观测第30页
        1.3 菊花半致死温度(LT_(50))的测定第30页
        1.4 菊花耐寒性的混合遗传分析第30页
        1.5 数据分析第30-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2.1 菊花F_1群体盛花期舌状花耐寒性的遗传特征第31-32页
        2.2 菊花F_1群体盛花期舌状花耐寒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32页
        2.3 盛花期的分离情况及其与舌状花耐寒性的相关性第32-33页
    3 讨论第33-35页
第四章 菊花F_1代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的分子标记第35-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1.1 试验材料第36-37页
        1.2 菊花不同生长时期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第37页
        1.3 菊花F_1代不同时期耐寒性相关的SRAP标记检测第37页
        1.4 菊花F_1代不同时期耐寒性的QTL定位分析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2.1 菊花F_1代耐寒性相关SRAP标记位点的单标记分析第37-41页
        2.2 菊花F_1代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的动态QTL分析第41-44页
    3 讨论第44-47页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辣椒疫霉效应因子PcRxLR207与其寄主靶标RNA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胡萝卜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