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及原因 | 第15-28页 |
2.1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 第15-16页 |
2.2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 第16-28页 |
2.2.1 交通拥堵的客观因素 | 第16-19页 |
2.2.1.1 车辆增长速度过快 | 第16-17页 |
2.2.1.2 城市规划不够合理 | 第17-18页 |
2.2.1.3 道路交通建设跟不上 | 第18-19页 |
2.2.2 交通法制方面的原因 | 第19-21页 |
2.2.2.1 治堵措施部分内容法律依据存在争议 | 第19-20页 |
2.2.2.2 交通需求管制规则有待完善 | 第20-21页 |
2.2.3 交通执法方面的原因 | 第21-25页 |
2.2.3.1 分散式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存在弊端 | 第21-22页 |
2.2.3.2 交通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22-23页 |
2.2.3.3 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存在恣意性 | 第23-24页 |
2.2.3.4 交通执法监督虚化 | 第24-25页 |
2.2.4 公民交通守法意识淡薄 | 第25-28页 |
2.2.4.1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守法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2.2.4.2 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行人的守法意识淡薄 | 第26-28页 |
第3章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域外借鉴 | 第28-36页 |
3.1 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法制借鉴 | 第28-33页 |
3.1.1 新加坡治理交通拥堵的法制借鉴 | 第28-29页 |
3.1.1.1 交通拥堵收费制度 | 第28-29页 |
3.1.1.2 拥车证制度 | 第29页 |
3.1.2 美国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法制借鉴 | 第29-31页 |
3.1.2.1 城市中心分散模式 | 第29-30页 |
3.1.2.2 特定城市实行机动车高承载率制度 | 第30页 |
3.1.2.3 错峰上下班制度 | 第30-31页 |
3.1.2.4 设置专门的收费车道 | 第31页 |
3.1.3 韩国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法制借鉴 | 第31-33页 |
3.1.3.1 征收交通拥堵费制度 | 第31-32页 |
3.1.3.2 机动车自觉停车制度 | 第32页 |
3.1.3.3 停车限制制度 | 第32页 |
3.1.3.4 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 第32-33页 |
3.2 国外交通执法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3.2.1 新加坡执法经验借鉴 | 第33-34页 |
3.2.2 美国执法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3.2.3 韩国执法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法治对策与建议 | 第36-48页 |
4.1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立法方面的建议 | 第37-42页 |
4.1.1 针对交通拥堵现状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立法 | 第37-39页 |
4.1.2 针对交通拥堵现状从现实的角度进行立法 | 第39-42页 |
4.2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执法方面的建议 | 第42-46页 |
4.2.1 建立统一的道路交通执法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4.2.2 造就高素质交通执法队伍 | 第43-44页 |
4.2.3 严格控制交通执法自由裁量权 | 第44-45页 |
4.2.4 强化交通执法的监督 | 第45-46页 |
4.3 加强公民交通守法教育 | 第46-48页 |
4.3.1 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 第46-47页 |
4.3.2 通过相应的处罚措施加强公民交通守法意识 | 第47页 |
4.3.3 通过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公民交通守法意识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